困在愁城,有時候會變得妄自菲薄。
這些年看到一幕幕年輕人「起義」,罵校長圍老師鬥特首,我們慨歎,這代孩子怎麼了?再看到內地青年急起直追,能力和熱誠都超越我們,更感歎,香港人還有甚麼競爭力?
帶着這問號,問了梁振英先生,近年他致力帶年輕人走出香港,跑遍大灣區、一帶一路國家去尋機遇,我奇怪,香港年輕人語言不是特別好、能力不是特別強,溫室長大的一代,歎慣食慣,老老實實,我們還有甚麼優勢?
梁先生的答案,讓我意想不到,他說:歎慣食慣,也是一種能力,至少我們知道甚麼是質素、甚麼是國際標準。
想想又是。我們外出經驗多,孩子從小就天南地北地跑,見慣世面,知道甚麼是好服務,甚麼叫不及格。舉個例,這天我在菲律賓的酒店吃早餐,餐廳環境好、員工有禮、食物選擇多,但我卻看見,煎蛋的廚子隨手把蛋殼碎掃到地上,掩鼻打完噴嚏那隻手,接着就打蛋;向侍應點了一杯咖啡,來的真是一杯咖啡,問侍應要糖和奶,他好久才拿來一瓶奶,去如黃鶴後再好久才拿來一碗糖,等齊東西,咖啡已經涼了。
原來,能端上一杯配上糖和奶的熱咖啡,已是服務質素,這些能力,我們的孩子絕對游刃有餘。
香港習慣講規矩和標準,稍有閃失,就會被問責。香港人也習慣雞蛋裏挑骨頭,挑得多,就懂得最高標準。所以,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從事服務業、旅遊業,我們的孩子擁有極大優勢,因為我們知道甚麼是好、很好、最好和超級好。現在欠的,就只是一份踏出去闖天下的勇氣,連這都有了,成功就在眼前。
本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8年12月6日
圖片來源: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