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媒《彭博》報道了一個於西方職場的現象:男性擔心惹上性騷擾指控,拒絕與女性單獨共處工作。相關情況,外媒名之為「彭斯效應」。這裡提及的「彭斯」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副總統彭斯。事緣彭斯在一次公開場合中,表示自己「迴避與女性單獨進晚餐」。外界相信,彭斯的言論乃針對#MeToo運動,暗示「解決性騷擾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完全不接觸女性」。彭斯言論一出,西方商界紛紛仿效,結果卻令原本保障女性不受性侵的運動,成為了另類女性歧視的源頭。特別在由男性主導的管理階層中,職場女性因被排拒而失去交流、見識、學習、甚至晉升機會;矯枉過正、因噎廢食,美國為何會出現這類極端怪現象?
彭斯效應後果:女性歧視
美國商界中,以華爾街一眾金融機構最受「彭斯效應」影響:女性不再獲分派與男性外出公幹、上司迴避單對單處理女職員的問題、理應是保密的公務會談因女職員在場而要硬拉第三方參與,或是將其變作公開討論,但更多時候,是將女性排拒於會談之外。
事實上,女性職場被性騷擾的情況,在西方可謂屢見不鮮。網絡巨擘谷歌早前被指於性騷擾案中包庇高層,向涉案人員提供巨額離職費;英國時裝品牌Ted Baker總裁被指「強行擁抱」女下屬;四大會計師樓安永(Ernst & Young)被前女高管入稟,狀告其上司「性騷擾及對女下屬作出不恰當的性評論」。此間種種問題,原因來自西方根深蒂固的階級及父權主義。著名美劇「紙牌屋」在一幕更道出箇中理由:男主角迫使一女記者以性交換內幕消息,女記者問男主角脅迫的原因,男主角說:「性,就是權力」。基於性歧視之上的父權主義,滲入美國社會脈絡。
「斬腳趾避沙蟲」的美國
如此惡劣職場文化,解釋了為何「#MeToo」運動在近年掀起大波浪。歸根究底,「#MeToo」的思潮源於西方的性別及權力不平等,男性高管有意無意的行為,對女性帶來了傷害,造成了不公平工作環境。西方欲減少「#MeToo」案件,理應反求諸己,了解自身價值觀上的偏見及歧視問題,同時設立機制,容許女性能在自由及隱私受保障的情況下作出意見或投訴,並且加強各企業對職員有關性騷擾的培訓和教育。
可是,美國卻帶頭採取了「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將職場文化由「性騷擾」帶到「性別歧視」。白宮上下,為美國起了極為錯誤的樣版:特朗普曾指「若你是明星,你能對一女性做任何事,所有人都會容許你這樣做」,更用上極為下流猥瑣的字眼形容他會如何性侵一位女性。當社會群起反對性騷擾時,彭斯則向美國商界示範如何透過排斥抗拒「解決」問題,間接將責任嫁往敢於作出投訴的女性。如此「責怪受害者」的諉過於人做法,實是令人不齒。
煽弄錯誤思想,迴避實際問題,似乎已成美國領導層治國的「金科玉律」。「特朗普效應」令全球吹起單邊民粹之風,「彭斯效應」令職場出現「性別隔離」,兩者均是典型「見小利」而「失大事」的例子。以為從全球協議約定抽離切割,便能讓美國「再強大起來」的特朗普,卻似忘掉美國是地球的一部分,惟有並存,方能共贏。深明此理的中國,已漸漸擔起環球政經新時代的領導地位:據英國軍情六處處長楊格表示,全球政治、經濟、權力而呈東移之勢,中國崛起是「新政治現實」;男女平等方面,即便是在保守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早已大力推動女性職場參與,提出「女性經濟」(Womenomics)的概念。若要量化有關舉措的利處,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男女平等的職場能為日本帶來五千五百億美元的GDP進帳。還在打迴避和單邊牌的特朗普和彭斯,不知會如何看待這些事實?
減少性騷擾的指控,副總統提議與女性不作交流;減少貿易逆差,總統表示要斷絕與伙伴的貿易。按此邏輯,為減少總統及副總統再提出反智建議,最佳方法,是否彈劾美國總統及副總統呢?
圖片來源: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