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次的九龍西立法會補選,不僅是議席的得失,更展示4點新氣象。在汰除政壇沉渣之餘,亦確定政治分水嶺經已成形。政客若仍只求「圍爐取暖」,便只能面對選民的懲罰。傳統的鐘擺效應已失效,每一張流失的選票,代表着市民甩出的清脆巴掌,彰顯只有尊重市民意願,才能得到尊重和支持的基本原則。
自立法會地區直選以來,反對派一直宣稱對建制派在得票有「六比四」的優勢。此次,反對派故意在九龍西補選分拆出來兩次「單對單」的對決,以為能全取兩席,並且傾巢而出撐場,但結果輸完又輸,而且選票越輸越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大逆轉?
第一 、政治分水嶺已成形。
在後「佔中」時期,反對派一眾「新星」先後在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和立法會補選大露鋒芒,但這些「新星」不尚問政,只求「做騷」,並且聯同反對派政客進行「宣誓騷」、「拉布騷」,物極必反,現時出現的不是鐘擺效應,而是民心思變思發展的結果
先有6名反對派議員喪失議員資格,再在民意支持下,立法會議事規則亦被修訂,不容反對派再胡鬧,延宕政府施政。今天,國際政經形勢波譎雲詭,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正處於風口浪尖,大家都已知進退,不再受虛浮的政治口號迷惑。
在過去的兩次補選中,反對派炒作反「DQ議員 」和反對「明日大嶼」等政治議題,結果屢戰屢敗。上次姚松炎敗選,還可賴選舉工程失誤,今次李卓人則是反對派在「痛定思痛」後,全力應戰,但戰績由小敗變大敗,只能以選民「心淡」為借口,掩飾敗選。可見,政治分水嶺已成形,市民不再輕易受騙。
第二、消失的幾萬張選票。
兩年前的立法會換屆選舉,反對派在九龍西的總得票超過16萬。今年3月補選時,姚松炎只取得逾10萬票,到此次李卓人更跌至9萬多票。選民不是傻的,每一票都代表民意的體現。只是短短兩年,反對派的得票「三級跌」,就是因為無論從人選到政見,都令選民對反對派由希望變失望。若反對派仍不知進退,不以香港福祉為依歸,肯定將會繼續受到選民懲罰。坦白說,得不到選民支持,反對派政客還有臉不鞠躬退場?助選團隊還要死撐?
第三、民粹放兩邊、民生最優先。
近年,反對派民粹行先,只講政見不談實際,對政府政策逐條攔,結果是費時失事,拉高成本。鄭泳舜和陳凱欣能夠決勝反對派,且將差距擴大,除了得到建制派全力支持外,本身的工作表現和「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理念得到社會各界認同。
社會希望增添正能量,反對派要做「忠誠反對派」,回歸到尊重「一國兩制」原則的行政立法關係。反對派繼續為反而反,令香港混亂,不僅害港,更害自己前途。
第四、真的對反對派「心淡」。
有傳媒分析此次補選73個票站的數據,發現李卓人只能在13個票站勝出,未能守住民協的地盤,在中產區跌幅更明顯。兩次補選反映的,不僅不滿反對派的年輕一輩未有投票給他們,同時反對派正在流失「傳統鐵票」。
立法會地區直選實行30多年來,反對派取得不少議席,但實際為香港做了什麼? 若仍不認錯改進,繼續沉淪,阻礙香港發展,必被選民離棄。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12月4日
圖片來源:公民黨Facebook專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