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
中學階段,自己有修中史,但確實是考試主導,死記爛背筆速要快,是決勝關鍵,幸好遇上的中史科老師,除會催谷考試成績外,更會說中國的故事。歷史長河,古月今塵,風流人物,不少精采故事,人情道理,由老師傳承,一棒接一棒。由國史發展,更有國學可述、國情可知。
歷史入時,今年改革開放四十年,媒體捕捉習近平的「一帶一路」,遠一點就提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平地一聲雷,發出萬鈞力。這樣的歷史紀錄,都沒有錯。
但歷史演變,自有深度底蘊,日月星移,中華民族求改革,要發展,圖富強,是川流不息。一百二十年前,當年今日,滿清腐敗,康有為、梁啟超提出戊戌大改革,光緒接納,頒布新政,但百日而「失敗」;住上溯,明朝張居正於神宗萬曆期間,以內閣首輔之名,大力推動政治及經濟的改革,其中的一條鞭法,是中國稅制的大突破,但張居正身後的遭遇,因生前得罪權貴,遂連累家人,張幾乎遭鞭屍!北宋王安石,推行新法,條條有利國家,但王是自負過甚,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結果新政亦「失敗」;再往前追蹤,改革精神是春風又生,北魏孝文帝提出要全面漢化,從平城遷都洛陽,要向漢文化全面歸化,卻又得罪已胡化的強大勢力,六鎮之亂出現,最終是北魏亡,分裂成東魏西魏。孝文帝的改革,代價實在甚大。
改革精神不滅,中華民族是永續發展,歷史的敍述,不能以勝敗論英雄,北魏孝文帝,北宋王安石,明朝張居正,清末康、梁,都屬矢志改革,為求保家衞國的歷史人物,值得研讀他們的生平,以及他們的時代,鑑古知今,歷史很有用。
國史教育中心現就上述歷史人物進行票選,參與學校已超過一百多所,或許,在這失範的年代,追尋歷史人物的價值,古智今用,是學校積極參與的原因。如有學校仍想參與,登入國史教育中心(香港)的網站便可。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8年12月4日
圖片來源: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