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佈的「世界人才報告」,香港的全球排名較去年下跌6位,至全球第18名,被排在13位的新加坡超前,痛失亞洲榜首。雖然這只是一個研究機構的評分,但自IMD進行這方面研究以來,香港一直佔據亞洲龍頭,現在發生這樣的變化,實在值得反思。
參考報告評定的三大指標:投資與發展人才的力度(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對人才的吸引力(Appeal);以及人才準備度(Readiness):本地人才的技能和競爭力水準。港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一直呈增長勢頭,過去兩年教育體系經常性開支增加83億元。隨着與內地進一步合作發展,科研項目和資金跨越深圳河,本港人才得到遠較過去優勝的發展環境。平心而論,不能說特區政府在這些方面沒有盡力。
排名之所以下降,筆者認為,問題出在近年紛擾的泛政治化。翻查IMD報告過去數據,可以發現,香港評分從2015年開始下滑。當時香港社會剛剛經歷前所未見的「佔領」行動,反對派策劃的一系列行動開始傾向激進暴力,這無疑加劇香港人才的流失。
更令人遺憾的是,泛政治化的影響污染社會風氣,令各類社會問題都被波及。如今正值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爭取在「一帶一路」中擔當更重要角色的關鍵時刻,反對派肆無忌憚地抹黑,將各種加強香港與內地聯繫合作的基建形容為「大白象工程」,連便利出入境的「一地兩檢」亦被妖魔化為「割地賣港」;少數人更煽動「港獨」主張,利用議會作為鼓吹「港獨」的舞台;本來平靜的校園亦成為政治角力的漩渦,並對學生、教師、教學造成不利影響。
香港可藉着國家進一步發展的機遇,打破土地、資源、市場等局限,開拓更廣闊的空間,任何人才在香港都大有可為,可以一展拳腳,實現理想抱負。
可惜香港深深被政治爭拗所累,莫說這與人才不留港沒有關係。有不少本想來港求學的內地學生,因本港有人排斥內地學生,以及發生各類違法衝擊,無奈放棄來港,轉至國外深造;有學者因憂慮香港的大學泛政治化,不敢來港發展。這些道理顯而易見。
即使我們能夠扭轉情況,令人才恢復對香港的信心,仍需要一段時間。短則三五年,長則或可至十年以上。IMD今次的評分,為香港泛政治化的危害敲響警鐘。只有早日醒悟,擺脫政治泥沼,香港才有望重振昔日榮光。
本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11月26日
圖片來源: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