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把明德學院變公務員學院
何不把明德學院變公務員學院

本文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黃永


公務員學院取址觀塘展亮技能發展中心。後者被迫遷,而且是專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及技能培訓的學校,很自然會被描繪成政府欺壓弱者——最終又會變成一場在立法會財委會的拉据戰,好事變壞事,亦費時失事。

 

公務員學院能否盡快建成,對香港來說是件大事。

 

在普選無期、泛民勢弱、公眾諮詢方式欠靈活,而中間派還未成氣候的情況下,公務員整體如何改革創新,讓他們意識到社會怎樣變化,或許就只能靠這所公務員學院在官僚制度內推動。

 

大部分公務員「堅離地」又做事鐵板一塊,可說是無可避免——畢竟他們的工作設定令他們如同大型機器內的一枚零件:上司對他們的主要要求是不出錯,而非滿足市民所求——跟商界不同,無論「客戶」滿意還是不滿意,他們亦可跟其他同級的公務員一同加薪。

 

加上泛民勢弱,有些議員為求曝光,常以侮辱式發言攻擊公務員(即不止罵問責官員),例如在發言最後30秒才讓公務員回應,但5秒後又叫他們收聲,導致公務員進一步以純防守的方式思考,務求所有事務盡快捱過了事。

 

成立公務員學院之目的,正是要打破公僕這種只顧日復日不斷重複的循環,超越目前公務員培訓處那種以training為主導的模式,在意識形態層面點化公務員(這裏所指的「意識形態」並非指什麼政治理念,因為維持政治中立、國民教育和基本法教育,乃公務員培訓的基本前設,甚至是必修科),從而營造內部的新文化——舉例說,假如公務員學員高舉「跨界別協作」的旗幟,那就不止提供一系列相關課程(如社會創新、共享經濟、換位思考、設計思維)那麼簡單,而是表明「跨界別協作」將是特區政府未來發展的重心,既是高官的新buzzword,也是往後制訂政策的核心元素。

 

此外,一旦有了公務員學院,便可成立研究部門,有系純地分析不同階層的市民所需,或公務系統在整體功能方面有何不足,從而讓公務員更貼近民情——這部分則目前的公務員培訓處明顯未有資源和能力可以做到。

 

「明明德者」名正言順

 

既是希望貼近民情,又何苦迫走為殘疾人士服務的觀塘展亮技能發展中心?碰巧明德學院剛剛決定下學年不收生,公務員學院大可來一個順水推舟,把明德學院吸納成為公務員學院——對,是吸納,也就是索性叫公務員學院為「明德學院」——明明德者。

 

弘揚人類內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彰顯特區政府邁向「人性化」施政。何況,明明德之後,就是「在親民」,最後則「在止於至善」,可謂完全切合政府透過此學院不斷提升公務員質素這個訊息了。

 

最後補充一個較實用的考量點:明德學院在薄扶林,而展亮技能發展中心在觀塘,就從中環政府總部出發的方便程度而言,也應該是明德學院較優勝吧。

 

本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11月26日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支持
1
心心眼
0
好喎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