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吳康民
看張藝謀新作《歸來》,覺得譽過其實。比起他多年前編導的《活着》,其震撼力差得遠了。
《活着》和《歸來》,同樣寫的是內地政治運動所產生的悲劇。《活着》觸及「文化大革命」,在內地曾被禁映。《歸來》只涉及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的「反右」,對極左的政治運動的鞭撻,遠不如《活着》,也不涉及反右是對是錯。鞏俐和陳道明都是好戲的人,但其實並無太多讓他們發揮的地方。生離二十年,妻子被折磨得記憶衰退。女兒因為父親的關係,當不上《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的主角。悲劇止於此而已。大概故事停留在「文革」之前,所以沒有《活着》所描寫的「文革」那個年代的荒誕,並衍生種種悲劇的故事。情節既單調又缺乏細緻的心理描寫,如何能說成是「生離死別,曠世之戀」?
也許就是世界著名的導演李安和史提芬史匹堡加以推薦,此片有可能打入國際市場。但相信外國人也不會為此片而感動。
二十年前,張藝謀另一執導的電影《活着》,同樣是描寫大時代中政治運動衍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同樣是由著名女星鞏俐主演,加上好戲的人葛優、牛犇、姜文等合演,其故事的曲折,家庭變故的感人,比《歸來》好得多了。而且故事橫跨逾半個世紀,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寫到八十年代。
男主角葛優,從一個地主的二世祖,因好賭輸掉家產,變成城市貧民。解放戰爭時因錯碰亂撞而成為支前模範,並因此逃過許多政治鬥爭的浩劫。但兒子因車禍而死,女兒又因難產去世,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盡在片中出現。
張藝謀的導演手法,十分純熟,並不過分煽情,但卻恰到好處。特別是劇情的曲折,悲喜劇的成分交集,觀之令人拍案叫絕。
但《歸來》的劇情則顯得單調,就是一對因政治運動而令丈夫蒙難,妻子出現腦退化症來組織劇情。張導演在此表現出江郎才盡,未能充分發揮二十年的磨練,張大導既曾拍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媚俗影片,今天再尋舊影,卻拍不出《活着》的精彩。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4年8月18日
原圖:網絡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