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顧敏康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香港、澳門各界代表應邀組團參觀訪問內地,並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
習主席在座談中的講話令港澳代表、乃至全體港澳市民感到振奮和鼓舞。這是中央政府再次肯定港澳市民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不能被遺忘的作用和貢獻,尤其是肯定港澳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
六大貢獻打破「香港無用論」
習主席從6個方面高度概括了港澳市民在國家改革開放40年進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一)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長期以來,香港、澳門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到去年年底,內地累計使用香港、澳門資金1.02萬億美元,佔引進境外資本總額的54%。(二)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香港許多了解國際市場、熟悉國際規則的專業人士扮演了「帶徒弟」的「師傅」角色,為內地企業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提供了意見。(三)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在經濟特區創辦過程中,從規劃到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再到各項事業興辦,都有港澳同胞參與和努力。(四)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香港、澳門也是內地企業境外融資和對外投資的窗口平台。很多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逐漸熟悉和適應國際市場,學會了在國際市場大海中游泳。(五)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香港、澳門在國家金融領域開放中的試點作用更為突出。近年來推出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都是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舉措。人民幣國際化也是從香港開始的。(六)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香港、澳門在城市建設和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是內地學習借鑒的近水樓台。
這6方面的高度概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充分肯定了港澳在國家建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也給了港澳市民一種新的奮鬥動力。事實上,隨着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內地城市經濟快速增長,GDP總量不斷超過香港。相比之下,香港的經濟發展呈緩慢增長之勢,社會上也出現一些管理問題。有人因此斷言:香港已完成了其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窗口作用,香港對國家的價值可以忽略不計了;也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國家支持香港,給「大禮包」,香港最終將被邊緣化。這些言論存在片面性、偏見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經不起歷史檢驗的。相反,習主席講話中提及港澳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6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經證明了「港澳同胞同內地人民一樣,都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
毫無疑問,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就意味着港澳在社會治理方面與內地存在差異性,香港的經驗也可以作為內地發展的一面「鏡子」。但是, 「一國」就意味着港澳居民必須具備國家觀念,主動維護國家安全,堅決依法規制「港獨」言行。在此基礎上,港澳市民要做好兩件大事。
第一,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尤其要踐行習主席所說的,利用香港、澳門對外聯繫廣泛的有利條件,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國家方針政策,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澳門故事,發揮香港、澳門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抓住新機遇讓經濟再起飛
第二就是要主動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習主席在講話中專門指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們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毫無疑問,大灣區建設應該法律先行,制度先行。大灣區要建設更好的營商環境,就必須建立新的社會治理模式。目前,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分熱門,港澳可以在這方面提供良好的經驗。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香港回歸祖國20多年,香港為國家作出過巨大貢獻,經歷種種挫折時也得到國家保護。但是,香港市民應該秉持不喜不悲的心態,繼續為國家發展下一個40年出謀劃策,也為香港經濟再次起飛奮力拚搏。「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個才是「一國兩制」所追求的重要價值。
文章轉載自《大公報》2018年11月16日
圖片來源: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