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創富利民 應決而即行
明日大嶼創富利民 應決而即行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盧偉國

行政長官公布「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人工島,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經民聯認為,政府回應社會的強烈訴求,決心大力開拓土地,值得肯定。

可惜,部分人士將該計劃妖魔化,例如幾位非建制派議員於立法會的《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動議修正案,就充滿危言聳聽的措詞,不但要求特首擱置或收回該計劃,甚至要政府「承諾在善用本港所有土地資源前,不再考慮填海建造人工島的方案」,務求除之而後快。

鑑往知來 「玫瑰園」帶動繁榮

香港天然地勢山多地少,自開埠以來填海超過7,000公頃。今天繁忙的中環、灣仔、油尖旺、紅磡、觀塘等地區,沙田、大埔、荃灣、葵涌、屯門、將軍澳、東涌等新市鎮,全都是靠移山填海造地。不過,特區政府成立後反而拖慢了填海造地,形成今天土地嚴重短缺的困局!

前港督衞奕信在1989年底宣布「玫瑰園計劃」,不但填海1,200公頃,還完成了赤鱲角新機場建設和相關基建,包括青馬大橋、機場鐵路等,只用了9年時間!在1985至2000年的15年間,本港共填海約3,000公頃。鑑往知來,有填海,香港才有今日的繁榮;有填海,香港才有更好的未來。如果能造成一大片,接近將來三跑完成後的整個國際機場的大小的土地,提供大量的公私營房屋和社會設施,更可以作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提供更多就業,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是大好事!

有些人口口聲聲反對所謂「倒一萬億元落海」,不知其數字何來。機場三跑填海650頃,填海費用佔1,400億的四成,即約600億。最近開展的東涌填海100多公頃,工程費用100多億元。在不同的地方填海,需要根據前期研究的結果再推算工程造價,但絕非反對者所說的數字。

造地增收入 支撑低稅利中層

有反對者認為該計劃將「耗盡儲備」,同樣經不起推敲。這是一個跨越未來二、三十年的規劃,工程融資也有多種辦法。我們曾建議政府發行填海債券,籌募所需開支,用日後填海的賣地收益來償付,讓市民有多一個較穩健的投資工具,亦有助爭取市民支持。

反對者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知道肆意誇大填海的成本估算,忽視了該計劃可以帶來的各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香港一直以低稅率為榮,目前的薪俸稅標準稅率只是15%,利得稅稅率最多為16.5%,是發達地區最低的水平。香港以低稅率卻能夠承擔龐大的社會開支,填海造地是增加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香港多年來填海造地,共提供了7,027公頃土地,約佔已發展地區的26%,所得土地收益,是重大的財政貢獻。數據顯示,2017至18年度,香港的賣地收入高達1,636億元,佔政府收入比重26.7%。如果沒有持續造地賣地帶來龐大收益,香港的低稅制根本無以為繼,各項社會福利將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中產人士必將首當其衝,承受沉重的稅務壓力。

「明日大嶼」計劃填海所得的人工島,四面都是珍貴的臨海地皮,有專家初步估算,假若以計劃所提供的樓面面積達1.53億平方呎,並以非常保守的每平方呎6,000至8,000元推算,不但不會造成財政危機,反而可為庫房帶來逾萬億元收入,尚未計及有形和無形的社會效益。

環保技術施工 緩解生態影響

一些反對者認為該計劃將「破壞生態環境」,也是過分的顧慮。現今的填海工程,已有很多環保技術,以緩解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機場三跑道的填海採用「深層水泥拌合法」,可防止海床中的污泥釋出水中,世界各地已廣泛採用。填海造地當然要考慮極端天氣的挑戰,也會以工程設計和技術提升防禦措施和應對氣候變化。目前社會各界要解決的,並非技術困難,而是我們有多大的決心和魄力,去解決長期窒礙香港發展的土地供應困局。

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往往需時10年以上,綜合性的長遠基建規劃,需時更長。我們期待特區政府要「議而即決、決而即行」!盡快交代填海規劃的詳情,然後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研究所需撥款,盡快化大嶼願景為利民現實。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11月15日

圖片來源: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支持
0
嬲爆
0
無計啦
0
超無奈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