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價值何去何從
香港價值何去何從

英國最近有一宗法庭判決值得與各位分享:一對夫婦因新納粹主義組織「國家行動」的成員身份而入罪。據報道,兩人行為極為冒犯及極端,包括將自己的孩兒取名為「希特勒」,原因出於對這名獨裁者、種族主義者的「仰慕」、父親曾拍下一張身穿三K黨服裝抱著兒子的照片。兩人所加入的組織「國家行動」,由於慶祝英國留歐派議員Jo Cox遇襲身亡一事,在2017年被裁定屬於「非法社團」。這宗新聞清楚說明:表達、結社及言論自由有其界限,特別是在公義及價值之前。由互聯網規管以至實際拘捕,這些受極右勢力肆虐的歐洲國家,在遏止仇恨排外主義上,可謂不遺餘力,而背後的理據,正是整體社會價值,以及國家人民的安全。

 

社會價值與國家安全

 

事實上,在這個民粹和排外主義冒起的年代,因民粹留下慘痛經歷的歐洲各國,正採取嚴厲措施抑制極端風氣。除了英國以恐怖主義法案取締仇恨組織外,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亦從立法到行政手段,打擊不當言論的散播。單是這半年,歐盟已立法要求社交平台監管其用戶內容,若不在限時內把不當言論下架,須繳龐大罰款;法國要求Facebook容許派員入辦公室,檢察公司監管言論的工作。凡此種種,均顯示歐洲世界對排外民粹等極右主義,處處防範。

 

各國的措施,說明表達和言論自由,僅是文明社會追求的諸多價值之一。社會所珍視的價值,還有著和平、平等、尊重、多元、公義等等,而在眾多的價值間,並無一項客觀上比其他重要的價值。希特勒所著《我的奮鬥》一書,其版權乃戰後德國政府從原本持有者沒收得來,戰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於受納粹德軍蹂躪的歐洲國家被禁止出版,理由便是基於民族感情傷害,及對民粹主義的警惕。然而,有論者認為,這行為侵犯了原本持有人的財產權、損害了歐洲出版自由以及言論自由,然而歐洲各國政府在這事件的處理方法上立場堅定,毫不放鬆。

 

能夠如此堅定,全因歐洲國家和民眾都相信,只有緊抱公義價值,維護國家安全,是人民福祉的根基,而愈在緊張危險的情況,握緊這原則的重要性更益顯現,防範極端思想的手段亦要更強硬,即使是要為某些自由設限。歷史告訴歐洲諸國:與極端主義談判,等同與虎謀皮:英法綏靖政策,不僅沒有令納粹德軍放棄侵略大計,反加速波蘭被侵佔,便是為何歐洲幾近於打擊極端主義上寧枉無縱態度的解釋。因此,從戰後沒收和禁止《我的奮鬥》出版,到現在打擊民粹主義、排外思潮等行為,都是歐洲為維護社會整體價值的舉措。

 

香港的反思

 

在這單邊、本土主義興起的年代,歐洲各國堅守多元理念,對極端思潮防微杜漸。那樣,當排外民粹之風,漸漸吹到香港,我們應問自己,香港又會希望抱擁哪些價值?又或者,我們希望為下一代,建立一個怎樣的香港?部分政客和媒體在討論國家和香港兩地關係時,一直以妖魔化的手法,去描繪所有內地人及事。配合現時網路巨擎採用針對性資訊發放,導致所謂的「迴音室效應」現象,令群眾意識情緒強化,使得激進主義於香港冒起,挾著「民主」之名,打「民粹排外」之實。

 

本土排外主義者由公然滋擾遊客,演化至「光復」行動:言語辱罵、肢體碰撞,演化至近日發生在東涌、本土主義者自行充當「執法者」,到處要求人交出證件以供「檢查」。凡此種種,相較香港的形象影響及旅遊業的損害,筆者更擔心的,是極端主義於香港的擴張。事實上,香港一直是多元共存的城市,這亦是香港賴以成功的主因之一,容許排外極端主義滋長,只會令香港失去其「靈根」。若讓如此「本土」主義繼續坐大,只會導致「天下交征利」的局面:人人都只從單邊主義的利益出發,自絕其融入國家、融入世界的前路。

 

特區政府早前從國家安全理由出發,取締「港獨」組織「香港民族黨」,筆者認為,是特區政府展示其維護社會價值的決心。民粹排外對社會之害,比部份人對自由設限的擔憂為重,香港要啃的政治硬骨頭,將會是與排外主義者的對壘。我們亦應當反思,香港人的價值,應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無計啦
7
嬲爆
2
唔係呀哇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