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補助 尚待聚焦
為紓緩市民長途公共交通負擔,政府明年1月起推出「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凡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過 400元即可獲25%的補貼,每月上限300元,估計可惠及 220 萬人,每年涉及23億元,市民只需持八達通卡往讀取器「嘟一嘟」,即可收取補貼。 早前政府已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作為最低工資以外的另一項重要扶貧措施,減輕低收入人士的生活負擔;至於即將實施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可說是交通津貼計劃的2.0新版本,由於不設入息水平審查,人人受惠,尤其居於偏遠地區的上班一族,得益相對較大,但因受惠者眾卻令津貼被攤薄,優惠未能聚焦。特區政府坐擁萬億財政儲備,適當支援減輕市民的交通負擔,是積極而正確的舉措,值得肯定,但第一,每月最多300元雖不能算少,但平均只是10元一天,大家開心但不會有太大感覺。 第二,既是公帑開支,又是全民性的長期津貼,就不能為派錢而派錢,而應明確定出目標和方向。 第三,香港的公共交通均由追求最大盈利的私營企業營運,但今次計劃對營運者設置誘因,只算是一種類似「生果金」的回饋。如果認為交通費太貴,就應與營運商協調,以及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去完善有關加價機制和幅度;如果是作為福利措施,就應聚焦於有需要市民。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8年11月5日 原圖:大公網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