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經民聯主席盧偉國
填海造地和低稅制,都是造就香港今日繁榮的重要條件。「明日大嶼」為香港帶來大量土地,不僅解決市民安居問題,而且打造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可為庫房帶來豐厚賣地收入,讓香港更有條件維持低稅制。作為納稅主體的中產專業階層,自然會減輕稅務壓力。庫房有錢負擔社會福利,包括綜援家庭在內的基層市民,都是受惠者。 「明日大嶼」計劃規劃長遠,通過填海造地從根本上解決香港缺地問題,改善市民生活,是施政報告的亮點。由於計劃規模龐大,而且涉及大量規劃工作和籌備工程,社會上有不少討論實屬正常,但應該實事求是。有人針對計劃提出「耗盡儲備」、「中產賦稅更重」等言論,顯然與事實不符。 賣地收入減輕中產人士稅務壓力 香港一直奉行低稅政策。基本法第108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參照原在香港實行的低稅政策,自行立法規定稅種、稅率、稅收寬免和其他稅務事項。」香港目前的薪俸稅標準稅率只有15%,利得稅稅率最多為16.5%,是發達地區最低的水平。簡單低稅制不但大大減輕市民的稅務負擔,而且為香港營造了良好、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吸引海內外企業來港發展業務,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必須指出的是,香港能夠在不斷增加社會福利投入的同時,一直維持低稅制政策,賣地收入功不可沒。數據顯示,2017至18年度,香港的賣地收入高達1,636億元,佔政府收入比重26.7%;此前的2012至17年度這五年間,每年賣地收入也在600億元以上;2011至12年度的賣地收入更達到831億元。由此可見,沒有持續造地賣地帶來龐大收益,香港的低稅制根本無以為繼,各項社會福利將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中產人士的稅務壓力屆時必將首當其衝。 香港多年來的填海造地,至今共提供了7,027公頃土地,佔約26,500公頃已發展地區的26%,這些填海所得土地的收益,為香港作出了重大的財政貢獻,也為改善民生、減輕市民稅務壓力、穩住中產提供了支持。 「明日大嶼」寸金尺土 廣大市民受益 現在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雖然成本不菲,但回報更是可觀。以近期的啟德填海地為例,今個財政年度賣地表納入9幅啟德跑道區住宅地皮,市場估計地皮總值可達1,700億元。政府今季推出的5幅地皮中,啟德就佔3幅,涉及兩幅住宅及一幅酒店商業地,市場料涉資逾300億元。綜合市場人士分析,啟德地皮價值之所以持續向上,屢次誕生百億地王,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位處前機場跑道、面向維港海景的臨海地;二是鄰近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九龍東。 「明日大嶼」計劃填海所得的土地,將是一個四面環海的人工島,當中四面都是珍貴的臨海地皮,絕對是寸金尺土。人工島同時將打造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加上鄰近港珠澳大橋和日趨成熟的交通配套,有專家初步估算,假若以計劃所能提供的樓面面積達1.53億平方呎,推算東大嶼人工島以非常保守的每平方呎6,000元至8,000元計,已可為庫房帶來萬億元以上的收入。按此估算,政府發展「明日大嶼」不但不會造成財政危機,反而可帶來龐大收入,受益的將會是廣大市民。 新加坡發展「組屋」不影響有樓階層 有一些業主會擔心政府大規模填海造地,並且以資助房屋為主的房屋政策,可能導致其物業出現大幅貶值,損害自身利益。這種疑慮可以理解,但要看到的是,同樣以資助房屋「組屋」為主的新加坡,雖然「組屋」佔新加坡房屋市場85%,但「組屋」定價並不與私人樓掛鈎,只考慮購買者的負擔能力,而私人樓則可因應供求等因素調整,令新加坡明確劃分出公營房屋和私樓兩個市場,兩個市場互不影響。新加坡政府儘管不斷增加「組屋」供應,亦不會影響私樓的價格。相反,在「組屋」為主的房屋市場下,私樓更加凸顯其價值,令新加坡私樓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對有樓階層不會造成損失。 香港目前走的正是新加坡式的兩個市場房屋政策,未來儘管大幅增加資助房屋供應,相信對私樓也不會造成較大衝擊,反而可以令香港樓市更加健康發展。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8年11月5日 原圖: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明日大嶼」支撐低稅制 助中產惠基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