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讓香港走得更快更穩
和而不同 讓香港走得更快更穩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 今年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香港的鐵路網絡終於連接上內地超過2.5萬公里的鐵路網絡。更可喜的是,10月,港珠澳大橋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宣佈開通,成為香港跨境交通的里程碑,兩項大型基建「雙劍合璧」,打通了整個大灣區的道路交通網,更大大提升香港對大灣區的輻射作用,為香港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跨境基建是配套,提升自身競爭力才是香港發展的關鍵。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產業、教育、醫療等多方面的發展提供土地儲備規劃,雖然不同界別對計劃的細節有不同意見,但整體的發展方向是十分認同和支持的。「明日大嶼願景」更可與港珠澳大橋相互呼應,成為貫通香港與整片大灣區的門戶。 基建、土地發展等都是關係城市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然而,近年不少大型基建或政府提出的發展計劃,都「好事多磨」,受到嚴重的拖延。例如港珠澳大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大埔龍尾泳灘、機場第三條跑道等,都因司法覆核而遲遲未能動工,而建造成本則不停上漲,令工程造價飆升。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受司法覆核影響,工程被拖延一年,當時政府就估計造價因而上升65億港元。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司法服務關乎司法效率,亦牽涉到公帑妥善使用。據統計,2016/17財政年度,多宗涉及政府規劃的司法覆核官司,已花費了納稅人逾1,000萬元。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士,一方面對工程的展開諸多阻撓,另一方面又將公眾引向認識誤區,指工程造價昂貴、「大白象」等,企圖阻礙多項關乎未來長遠發展的工程或香港與國家融合發展的政策。為了一己政治立場「為反而反」、為了製造矛盾阻礙施政而濫訴,最終的工程成本上漲、司法服務費用就要納稅人承擔,是否公平呢?相信市民大眾的雪亮眼睛能夠明辨。 發展,已是迫在眉睫,香港不能落後於國家高速發展的大潮流,更不能「為反而反」作繭自縛。社會上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對一項政策措施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以事論事、以理服人,和而不同,攜手共進,香港才能走得更遠、更穩、更快。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8年11月2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支持
1
心心眼
1
我鍾意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