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議題熱炒的香港社會,「撕裂」並非新發明,兩方辯論,涇渭分明互不妥協,即可「撕裂」。臨近8月底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做決定,「撕裂」的指罵明顯升級,關於政改的論述和「佔中」表態接連不斷,佔中、反佔中;簽名、跑步、遊行;七十九萬、一百二十萬等等。最近「反佔中」的呼聲壯大,沉默大多數站出來表態,「佔中」支持者則努力找漏洞,指摘對方威迫和利誘參加者。
民調顯示,自稱「建制派」與自稱「泛民派」的受訪者的民意更加走向兩極。回看現屆政府上任兩年,一些政客和社運人士運用各種方法吸引眼球,無所不用其極,梁振英上任,想接觸居民給踩場衝擊,總要會見搞不成;找地建屋被說成只益國內人,總要屋建不成;想多給老人家一點錢,便拉布拖後腿。
遊行示威衝擊警察已成指定動作,最近更惡化至圍攻破壞立法會、預演佔中迫警方清場,然後反批評警察使用武力。反對派處處攻擊政府,以各種極端方式癱瘓施政,官員的呼籲顯得被動和無力。
當市民乃至官員走出來,以和平方式表達自己意見,卻被指撕裂社會,始作俑者反過來倒打一把,成為惡人先告狀的最佳寫照。有泛民政黨人士批評「反佔中」撕裂香港,所謂的「雙重標準」就是如此,只准「佔中」,不准「反佔中」。
轉眼間,反佔中的行動已接近一個月,過百萬的簽名,親眼所見為實,不少市民包括身邊的朋友主動走向簽名街站寫下自己的立場,有人向街站的義工表達感謝和鼓勵,當然亦有異議者對此嗤之以鼻,上前激烈理論,甚至有所動作。
有政黨曰,社會撕裂、民意兩極化令中間路線政黨處境困難。對於有志於服務社會和改進制度的政治人物,最終為選票而屆從激烈的民意,而非設法溝通引導民意,為香港尋出一條理性的道路,實則為港人之悲。
當初訕笑梁振英提出「香港營」之議的政客,不少正是如今指罵梁振英撕裂社會的人。香港本是一家,應任由它隨激進的步伐迫向不歸路,抑或應盡力把它拉回正軌?「只聽我說,不許你說」的霸道,正是撕裂社會的元兇。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4年8月15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