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共建「明日大嶼」填海造地得民心
齊心共建「明日大嶼」填海造地得民心
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梁秉堅 自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了「明日大嶼」計劃和願景後,社會不同的持份者對該項目有不同見解。反對派組織市民上街遊行,反對政府推行計劃,更有前高官為反對項目而東山復起,在媒體上指指點點;但同時有支持填海造地改善民生的人士,表達了對社會發展的訴求。筆者曾撰文支持「明日大嶼」計劃,認為是現階段較實在,和有機會達成的大型工程,讓香港的土地供應和社會發展能與時俱進。 反對填海造地的聲音不少是源於反對黨派,口號和理據都以推倒項目為目標。是次項目在公布估算造價時,不少人都覺得5000億元是天文數字;在項目評估發展填海用地約1700公頃時,有關注環保議題人士認為會嚴重破壞海上生態,會影響海岸線對填海地面的衝擊,增加天災風災等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亦有人在媒體渲染現時香港的基建工程,全部由中資背景企業投得,才令工程質量欠佳。亦有反對者認為,香港尚有不少棕地可供建屋發展,現時投入大量資源等於「倒錢落海」,禍延下一代云云。 然而,支持「明日大嶼」的人士點出項目對香港長遠發展的優越之處。政府表示項目的填料主要來源自建築廢料,藉以減少購買填料來節省成本。而且香港過往經已有多項大型工程的經驗,從機場三跑、港珠澳大橋、高鐵等,各項目都曾面對環境保育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值得「明日大嶼」項目參考,同時這亦是現今世代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要素。 筆者相信,政府和支持者均會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除了在香港境內的長遠考慮因素外,周邊環境發展下,香港的發展能否配合和形成協力,讓香港抓住發展帶來的機遇也是非常重要。 造地是急市民所急 有支持項目人士認為,現階段香港有高鐵、港珠澳大橋,以及將會啟用的蓮塘口岸,國家近年倡議的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政策,每個項目涉及可發展的關係、資源都極龐大,若香港能從中擔當一定角色,香港的地位定必能再次提升。故此,若能在這數年及時造地,讓政府能急市民所急,興建公私營房屋,以適時發展新區以滿足住屋需求。 大嶼山與內地緊密相連 「明日大嶼」計劃,填海之地鄰近港珠澳大橋,筆者深信橋頭經濟的概念,會讓大嶼山發展成香港另一個與內地緊密相連的地方,亦讓市民可有多一個選擇往返內地的途徑。再者,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政府政策不會不考慮經濟因素和效益,即使填海使用了一定的資源,但這並不是沒有回報的賭博,而是具戰略意義的投資,香港賣地定能獲利填補開支。 人口流動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八十年代,新市鎮的形態在沙田、大埔、北區落成,促使不少居於市區的人口遷移到新界,後期在新界西面的天水圍,同樣是安置大量排隊等「上樓」的家庭,讓他們能在這些新區獲得適當的生活環境。而香港有不少地方均是填海所得,難道當年可做得到的發展,在各種技術更趨完善的今天推行還困難? 反對派盲反拖垮香港 筆者認同若現階段「有地可建」的情況下,填海並非首選,但香港地少人多,反對派在過去十多年,以「不遷不拆」、反對郊野公園鄰近發展,這都令建屋計劃難以落實。 試問不增加土地,又何來覓地發展?若沒有充足用地,地價樓價高企不下,香港人用過多的收入來租用或置業供樓,導致生活壓力加大;如何讓香港幸福和宜居,則取決於是否有適合的樓價和配套設施。若反對派盲目地堅持己見,不考慮香港當前的形勢,香港的未來則會被此拖垮,民不聊生。 議而不決會窒礙香港的發展,筆者認為,政府既然已提出了願景,應馬上把握熱議時機, 與不同持份者探討具體操作方案,並積極做好與反對人士的公關工作,增加與市民解說願景的平台,從中吸納民間意見,令填海造地能得民心,與市民同行。 原文刊載於《大公報》2018年10月26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3
支持
9
好正
7
好喎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