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森研究所發表演說之後,中國的反應是官冷民熱。北京中央政府明顯是刻意低調處理,但民間的反應就相對強烈。
就算在香港,也有不少學者對彭斯演說作針對式的回應,例如雷鼎鳴教授撰文〈華麗政治修詞背後的粗製濫造:評彭斯講話〉、宋小莊教授撰文〈「美國重建了中國」胡說八道〉。彭斯的演講,基本上是把過去中國威脅論的指控再炒一遍,沒有什麼新意。彭斯每一項指控,其實都不難駁斥,而過去中國官方和民間媒體都不知駁斥過多少遍。最荒謬的一項,不是宋教授列舉的「美國重建中國」,而是彭斯指控中國政府最近和三個拉丁美洲國家建交!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也是罪狀,那美國不就是和中國維持正常外交關係的邦交國嗎?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件事,就是彭斯的演講,是講給誰聽?是講給中國人聽的嗎?是講給香港愛國又或者持平理性的教授聽嗎?當然不是。彭斯的演說,是講給美國人聽的!無論是像《蘋果日報》所言,這是對華宣戰的檄文也好,是全面激化矛盾而吹的集結號也好,彭斯的聽眾對象是所有美國人,這是政治動員,目的就是摩拳擦掌、敵愾同仇!
如果彭斯只是說說而已,那大家都向自己國民同胞推銷售賣自己的觀點,那你講你的、我講我的倒無所謂,但彭斯是否講完就算,沒有後續動作?當然不是!如果有,那些後續動作又是什麼?如果這些後續動作是陸續有來的話,那只是逐點駁斥彭斯的觀點,就有點是「秀才遇着兵」的玩意。
彭斯演辭 貿易只佔14%
與其駁斥彭斯的指控,不如小心分析其演講的內容,研判美國的動機和訴求,再去訂出應對的策略。把彭斯的演講由頭到尾看一遍,然後再把他對中國的指控作一分類,可以發覺,所謂貿易失衡,只是佔演辭的一個非常小的部分。粗略的統計,有關「戰爭和軍事擴張」的有4 點;有關「人權、宗教、言論和學術自由」的有10 點;「干預美國內部事務、選舉」的有13 點;「美國給予中國的恩惠」有3 點;「中國勢力擴張到全世界」有8 點;而以今次中美矛盾衝突冠名的貿易事項,就算把商業利益加在一起,也只有6點。就以論點數目來做評核,「外貿和商業利益」只佔全篇演辭分量的百分之十四,那今次彭斯的來勢洶洶,是不是真的為貿易而來,就讓數字先去說明。如果彭斯不是為貿易而來,那再寄望在談判中予以美國一些商業甜頭利益去解決矛盾紛爭,是不是一廂情願、自欺欺人!
美國以貿易之名來跟中國開戰,由始至終都是借題發揮。除非大量生產移回美國本土,如果生產只是由中國遷移到其他國家,那只是解決對華貿易逆差,而無助於解決美國的整體逆差問題。
所謂貿易戰,從來都是遏制中國的手段。看彭斯演說的內容分佈,是徹頭徹尾衝着整個北京政權系統而來。這個政權系統讓權力相對集中,在高科技上高速發展,軍事力量迅速提升,其國際影響力也與時俱進。這一切都是彭斯在演說中的指控,這指控是針對整個中國的政權系統,而不是貿易一環!
美國要按自己形象塑造中國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於今年8 月底在紐約亞洲協會作專題演講,講題是「中美今天的選擇決定未來兩國關係」。全篇演講,其實在開端部分的一句話是最關鍵──「美國對未能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中國感到失望」。傅瑩女士這一句話,已經可以概括美國政治精英階層的萬語千言。而特朗普政府翻其前幾任政府的舊帳,前幾任政府都以為沿用他們那套策略,最終可以和平演變中國。借用傅瑩相近的語言,就是美國可以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一個中國,一個變得有點像,但又不是另一個真實美國的中國,將會是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結果。當之前幾任美國政府的預言落空,策略失效時,就造就了現時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強硬路線,這也令到過去那一大批在華府舉足輕重的「中國專家」完全靠邊站。
對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後失勢而會調整對華政策存在幻想的人士而言,傅瑩女士在紐約演說的第一段實在值得一讀再讀:「最近訪問美國時,我幾乎遇到的每一個美國人都告訴我,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轉變。他們聲稱,這種現象跨越了兩黨、政府、商界和學術界的界限。」
彭斯對中國的其中一項指控,是北京企圖影響美國的選舉結果,繼而影響美國對華政策。這種企圖是否存在,姑且不去爭辯,但中國政府具備何種政治力量,可以影響到美國的選舉、可以影響華府的政治!相反,從傅瑩在紐約亞洲協會演講的視角去檢視彭斯的演說,美國政府其實就是進行對中國內政的介入,介入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塑造一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中國,那不過是和平演變的同義詞而已。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8年10月18日
原圖:大公網圖片
誰想干預誰的內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