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中大同學
憶中大同學

作者為吳康民

二戰以後,許多戰時回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特別是在國立中山大學這家名牌學校畢業的,在內戰的戰火紛飛的時候,都回到香港。

但恢復對香港殖民統治的英國人,特別歧視內地大學畢業生,由於戰後香港人才缺乏,也不能不用回流的高級知識分子。不過還是有選擇的使用。如戰前曾在英皇、皇仁、華仁、拔萃等官立或教會學校就讀過的,英語又比較流利的,便有機會入仕。 我在中大理工學院的同學,如陳光耀,便能進入衛生署當上衛生幫辦;陳冠球還能進入教育署當上視學官。他們都是曾來我所服務的學校查學和查衛生時才重逢的。

有的同學戰後回港,又再出洋留學三兩年,喝過洋水,身價便高一籌。如胡文瀚,官至行政、立法議員;程源鍇,擔任理工學院(理工大學前身)校長。

很可惜,抗戰勝利後我們中大有不少同學由梅縣回潮汕探親,再由汕頭乘電氣客船經港回廣州復學。正是這次繞道,有兩艘電氣客船遇風浪而在南中國海沉沒,其中載有逾百的中大潮汕籍學生。其中有我的好友郭孟驊(化工系)、林棫(土木系)都是英皇或皇仁的畢業生。可惜他們不能完成學業就夭折,至今憶起還令人心痛不已。如果他們不是繞道回潮汕探親,而是和我們同乘小船由東江南下廣州,便不會遭此劫難。

這些香港「書院仔」回內地升學,受到抗日戰爭洗禮,絕大部分都有強烈的國家民族觀念,愛國情懷未能稍減。我知道許多服務於港英機構的老同學,表面上雖然不談政治,也不敢和左派愛國人士接觸,實是環境所限,我們也不怪責他們。

更多的具愛國情懷的中山大學畢業生,來港後都投身愛國學校的老師隊伍中。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的愛國學校,教師骨幹以至行政人員大都是中大畢業生。黃建立更是漢華中學的第二任校長。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4年8月11日

原圖:cntech.com.cn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