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協作忌干涉 取寵一時毁法治
僱傭協作忌干涉 取寵一時毁法治

本文作者為陳建強 /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面對史上最強颱風「山竹」吹襲,憑藉特首林鄭月娥的倡導,經由陸港澳合作、特區政府總動員和公眾及早戒備所組成的多層次防災救災梯隊,得以順利「軟着陸」,實現完美任務。


但在風災善後工作,仍因一些不可預計的因素而被進行見縫插針式的詰責抄作,既令政府團隊的努力受污衊,亦為受災居民添折騰。


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10年增2.3倍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日前的氣象衛星圖像顯示,9股熱帶氣旋同時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熱帶地區,包括剛掠過香港的熱帶風暴「百里嘉」及超強颱風「山竹」,情況甚為罕見。


有數據更顯示,今年北半球的氣旋累積能量指數數值,為平均的百分之159。此外,全球天然災害數量比前10年增加了26%,其中極端天氣增加2.3倍,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現象,已是未來長期難以逆轉的趨勢。14年前經典電影《明日之後》的驚悚預警愈似成真,當中不僅有天災,更涉人禍。


「風未到」已部署 惟善後難


天然災害是一種無差別侵襲,無人無地可以置身事外,香港面積雖小亦有「力場」保護,但有禍也是躲不過。今次能將「山竹」的損害降至最低,絕非僥倖,而是得助系統性部署,先由陸港澳首次就颱風吹襲而召開三地視像會議所開啟,做好預測及防備預警;再而是特區政府由過往「等風到」才救災的被動,轉為「風未到」便全方位規劃的積極,終能在險情暴現下履險如夷,由此凸顯區域合作共融的好處。


應對「山竹」,政府的部署幾近完美,但仍露出一些罩門:第一,防災救災容易但善後難,不少機構在10號風球下仍堅持服務市民,在卸下8號風球後全面恢復社會運作理所當然,有關工作安排持之有效,但今次的道路障礙問題超乎想像,究竟應續按本子依法辦事,還是適調由行政酌情去處理這些突變新訴求?


第二,災後上班安排是僱主和僱員間的協調,政府依法依權都不容直接參與干涉。今次絕對是非常事件,若任由偶例成慣例,任政府以行政權力作全權主導,或可取寵一時,最終結果恐非大家所想,不能為一時的政治鬥爭,而毁壞永續的法治規範。


加強防範 調整基建抗災能力


第三,應對全球暖化所引發的極端天氣,政府有需要加強防範,無論是大型基建在設計和興建過程的抗災能力,還是老舊建築所秉持的昔日標準,都要在新形勢下作出調整。政府必須為全球暖化和極端天氣益趨頻繁由偶發變常態,以超越性和區域合作的思維視野,作出全面和前瞻性規劃。


第四也是最令人遺憾的是,吃一塹長一智,救急扶危的賑災工作,反對派不能只挑漏洞,甚至虛妄地質疑污衊,在整個防風抗災的過程中,在網上充斥着很多似是而非乃至危言聳聽的「風暴信息」,亦有人翻炒網上舊片,揚言自然界出現「異象」,危言聳聽,炒作恐懼,值得反思。


第五,借鑑於今次處理極端天氣的經驗,香港需與區內氣候機關建立恒常化的聯繫和協調合作制度,兩制不是自絕於一國的遺世孤立。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09月19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好正
0
好喎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