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吳康民
報載海南島「紅色娘子軍」最後一位班長盧業香,月前在海南家鄉逝世,終年一百歲。
「紅色娘子軍」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活躍在海南島上的一支游擊隊,是土地革命時期反對軍閥及國民黨的一支武裝力量。因為是全女班而聞名於世。但更因為被編成戲劇、拍成電影、更改編為芭蕾劇舞而著名。也更因為文革時期被列成八個「樣板戲」而演遍全國。雖然江青的文藝觀「三突出」,即突出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理論受到批判,但「紅色娘子軍」的故事流傳久遠,並且具有教育意義,也並不如江青在文革後期硬拼亂湊的所謂新的樣板戲《海港》、《奇襲白虎團》之類的粗糙,因此仍能留傳至今,仍能在內地和香港演出。
「紅色娘子軍」在中國革命歷史上,作為婦女參加作戰部隊的唯一「娘子軍」,的確值得大書特書。原本的戲劇和舞蹈也有可取之處。可惜因為「污染」上江青的「三突出」的「八個樣板戲」,使後人常用異樣的眼光對待它。有受過文革之苦的人說,一聽到八個樣板戲的音樂,就會全身戰慄。
一九六二年,「文革」還沒有開始,「紅色娘子軍」就被拍成電影。一九六四年,「紅色娘子軍」被改編成芭蕾舞劇。當年把西方的芭蕾舞移植到中國的革命傳說故事中,的確是一個創舉。因而芭蕾舞《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都受到好評。可惜文革中江青盜竊他人的藝術果實,據為己功,使後來幾個好的藝術作品如《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藝術作品曾沉寂一時。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文化工作的也實事求是,不久前這些「樣板戲」都能重見天日。
百歲老人、「紅色娘子軍」班長盧業香,一九一四年出生在海南瓊海,一九三一年參加「紅色娘子軍」,後擔任班長,參加過沙帽嶺、白石嶺等戰鬥。並曾化裝深入敵陣偵察,可謂智勇雙全。她曾作戰受傷,退役後留在家鄉安度晚年。今天福壽全歸,兒孫滿堂,老人也可瞑目了。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4年7月28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