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國」與中國科研
「厲害了我的國」與中國科研
中美貿易戰的延伸是科技實力上的比併。經濟是科技發展的基礎,但科技水平卻同時也是經濟表現、軍事力量與國際地位的重要源泉。中美兩國科技成就各擅勝場,但總體而言,美國領先的領域廣泛得多。既然如此,使美國坐立不安的是甚麼?是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此速度使我們認知每天都顯得過時。
科技上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是未來科技成績的重要領先指標,實驗室出到成果,將來的科技水平便有保障。中國的科研水平如何?這要看量與質兩方面。先看量。
我從前的一位學生、現在美國工作的賴港華教授很懂得我思考的方向,時有主動傳來一些與我興趣有關的學術文章,近日他又傳來一篇在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B, Working Paper 24829)傳閱的新鮮熱辣文章,是兩位哈佛學者所寫的,其中一位是哈佛著名的勞工經濟學家Richand Freeman,該文正好提供了大量數據,說明了從二○○○年至二○一六年中國科研成果進步的情況。
文章首先用國際學術期刊數據庫Scopus的記錄作根據,把從二○○○年至二○一六年在自然科學、工程與數學國際期刊所刊登的論文檢算一下,發現來自中國的論文在二○○○年只佔總數的百分之四,但到了二○一六年已佔百分之十八點六,超過了美國的百分之十七點八。這些數字並非簡單的數數文章數量便可得到,因為絕大多數的論文作者都不止一人,而且可能是國際合作,所以要把每位作者的名字及其地址搞清楚,再按比例算出他們對每篇文章的貢獻。
這項研究尚有一重要的計算,便是把用中文發表的科研論文也包含在內,不過因為這些論文影響力及質素不及用英文寫的,所以文章根據論文平均被引用的比例,替用中文的論文數量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經過這些調整後,文章認為中國在科研論文的數量貢獻上佔了全球的三成六,這些論文被引用的比例亦佔了全球的三成七。這些都是十分卓越的成就,研究的作者甚至認為,中國十多年前還是全球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科研竟然可以進步這麼快,足以寫入世界科研發展史中。
上述談的是論文的數量,當中有小部份還可能涉及學術腐敗造假等,但在今天資訊發達的年代,造假容易被揭發,得不償失,應已減少。不過,相比於數量,我們應更重視論文的質素,在這方面,最有資訊價值的應是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每年所編訂的「自然指數」。這個指數把世界各國及各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最頂尖的六十八份刊物中每年所發表的論文數量都算出來(若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作者,一樣要按人數計算對論文貢獻的比例)。
按照「自然指數」所公佈的資料,二○一七年美國在頂尖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一萬九千五百七十九篇,中國全球排第二,共九千零八十七篇,遠遠低於美國,但又遠遠高於排第三的德國。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美國的卻在下降,例如從二○一五至二○一七年,中國的增長是百分之十八點三,美國則是負百分之六點零二,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十年後若中國在最高質素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超越美國,也不應使人奇怪。
「厲害了我的國」在宣傳策略上比不上韜光養晦這麼有智慧,但美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懂得利用大數據評估中國的未來,中國官方的低調不一定能忽悠他們。在科研領域上美國要未雨綢繆,遏制中國,這是他們的遠見。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8年8月3日
原圖:Xinhua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