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吳康民
又是一個銀行存款的小故事。
我在某中資銀行有一筆人民幣的活期存款。為我打理財務的職員說,把它轉為定期,利息會豐厚些。我倒是無可無不可。因為我生平對錢財看得很淡,甚少為存款操心。年輕時主持校政,學校入不敷出,只好到處通過人事關係捐款。後來學校規模擴大,從一家變成三家,也只好利用人脈關係,請商賈和老朋友捐助。我會籌款,但並不理財。學校財政,數十年來都由幾位財務主任操作,他們也十分盡心。我則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放手讓他們處理。這是我的缺點,也是我的優點。
既然要把存款從活期變成定期,就要經過一個簡單手續,就是由我簽名轉賬。
如此這般,便要親自到銀行簽名作實。我以為這大概只花費幾分鐘的時間,想不到一等卻等了一個鐘頭。
銀行的職員問,我是不是政社人士。我原是教育界人士,但當全國人民代表多年,也可以說是。可能是說出政社人士一詞誤事。
於是他們東查西查,也不要求我進一步答覆問題,就是要你乾等。
等得不耐煩的倒是陪我同往的職員。她問究竟還要等甚麼。我也覺得奇怪,又不是存款和提款,只是在同一戶口中轉賬,由活期轉為定期,究竟其中存在甚麼「關節」?
難道是我「洗黑錢」?難道是我這個「政社人士」要把錢轉去資助政客?一如某傳媒大亨最近鬧得滿城風雨般的撥款資助反中亂港政客?
但我又不是提款,而且款項並不太多。到如今我仍不明白這筆存款轉賬產生甚麼問題。
倒是陪同我的職員發難了,她說,不轉賬了,把整筆錢全部提出來。
提出全部存款,轉到另一家中資銀行存定期,十五分鐘就解決了。負責的部門主管還親自前來道謝。
現在香港的游資太多,銀行大多不在乎存款,這是待客怠慢的原因之一。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4年7月30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