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黃永/資深傳媒人
書展像趁墟,早已不是新聞,反而可以留意一下書展周邊帶旺了城中哪些延伸活動,間接反映出港人精神文明的一面——社會日趨政治化,故2003年後幾乎年年也有與政治有關的書籍,但政治戲仿早已充斥網絡,連100毛於書展前已宣布不再出版實體雜誌了。
如今政治書籍多數是從政者用來熱身的工具,辦講座測試競選策略。此外,有兩三年嫩模當道,大玩會展對出行人天橋走光騷,可算是書展文化的最低點。
近幾年港人文化素養似乎有些轉變,家長們對子女教育緊張之外,也追求下一代的全方位發展,於是繪本書籍應運而起。只是繪本故事要求講者有相當想像力,又要懂得反省和沉澱,對香港一些家長來說確是有點吃力,所以有社會企業跟繪本出版社合作,衍生對應個別繪本的遊戲卡和board game,再組織親子活動,算是今年書展比較有趣的嘗試,總好過補充練習大減價,或名人不停出書教英文。
另一個從書本延伸出來的文化項目,是糊塗戲班參考了暢銷書《水知道答案》所創作的實驗劇。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這本著作一出版即大熱,卻又同時引起許多爭議:他透過拍攝水結晶的照片,提出人類的情緒會影響水分的結構——若水接觸正面情感,便會形成完美的六角形水晶;相反,若是接觸負面力量,水結晶會變得凌亂,甚至無法結晶。
不難想像,《水知道答案》提出水分子和情緒的correlation與causation均備受批評,但正如一些評論所言,水結晶的相片本身存在一種可以觸動人心的美,也就是哪怕人類的情緒反應未必可以影響水如何結晶,但是自然界的分子結構卻能感染人類;而今次劇作正好展現了這點:本地及日本藝術家結合多媒體和形體演出,以語言、形體、木偶、舞蹈、音樂及投影6種媒介,帶領觀眾思考生命。
不過,此中的神來之筆是,這個項目的推手ArtisTree沒有把這齣實驗劇以「成品」的方式在舞台呈現,太古竟然想出一個「公開排練系列」的玩法,把ArtisTree變身為一個淺淺的水池,然後安排劇場工作者在上班族及社區人士面前排練,親眼目睹幕後演員和舞者如何逐漸合作純熟起來,感覺彷彿在看着水分子慢慢結晶,那種夢幻又令?讀走進了另一境界。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7月21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書的延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