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盧偉國/立法會議員
智慧城市已普遍被視為未來城市發展的大趨勢,即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注重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建築等綠色與智慧的科技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當局於去年12月公佈了《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勾畫未來5年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巿民、智慧政府和智慧經濟6個範疇下將要推行的政策措施,這是朝着正確的路向邁出第一步。我動議這項議案的主旨,是要促請政府積極投放資源,完善各項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以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並為市民提供優質生活。
首先,政府應致力促進創新及科技的研發與應用,提升香港的科技基建。平心而論,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近年明顯有所改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的預算案宣佈額外預留500億元發展創新科技,堪稱大手筆。同時,為了鼓勵私人企業投資研發,合資格企業的首200萬港元研發開支可獲三倍扣稅,餘額亦可獲兩倍扣稅。這些措施反映了政府決心打破過往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裹足不前的局面。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近發佈的「2018年數碼競爭力排名報告」顯示,香港數碼競爭力排名由去年全球第7位跌至第11位。本港在移動電子支付及智慧城市等方面起步較遲,影響了競爭力。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交流互動日趨頻繁,香港開發的「數碼個人身份」和電子支付系統都應該預先考慮到與大灣區內各相關系統的互聯互通,以促進區內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服務流的暢通。
其次,當局應積極推廣基建智慧化和綠色建築,利用科技及數據,令建築達至環境友善及能夠有效的運用資源。本人曾建議當局,除了優化以九龍東作為智慧城市試點的計劃之外,日後在落實新發展區時,更應預先規劃各種通訊、管網、智能家居、綠色建築等軟、硬基建設施,並運用創新科技和大數據,就交通、醫療、環保和長者服務等作妥善規劃,致力打造綠色低碳的智慧社區。我樂於見到,財政司司長在今年預算案中宣佈撥款10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業界在工程項目中採用本地或海外的創新建造技術,有助於香港發展成為具競爭力的智慧城市。
此外,由於智慧城市的發展十分注重大數據的應用,本人多番向當局建議,應致力建立大數據共享平台,盡快檢討《公開資料守則》,並推出指引,讓特區政府各部門因應不同資料的性質作分級管理,以便加快開放政府資料和數據,以及改用機器可閱讀格式發放,令政府運作變得更加透明,也利於自動化數據分析,使大中小微企易於開發運用。
如果當局能夠推廣及善用創科改善市民日常生活,可以立竿見影地吸引社會各界積極支持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例如,在金融科技方面,盡快推出兼容性更強的移動支付系統,方便市民在日常交易中減少現金交易。在智慧交通方面,可與運輸機構協作,提供多元化資訊平台,讓駕駛者和行人實時掌握有用資訊,作出合理的出行選擇。在樂齡科技方面,可推動開發「家居康復系統」,透過電腦應用程式和穿戴感應器,讓長者和行動不便的病人在家居接受康復訓練和基本的遙距診斷等。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7月17日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