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青年學生到內地山區探訪
帶青年學生到內地山區探訪

本文作者為穆家駿/中學老師


本月初,筆者利用回歸日的補假,帶着20 位培僑中學初高中的同學展開了三日兩夜的愛心探訪之旅,一起回到廣東省清遠山區清新縣的培僑小學探訪當地的學生。
對於很多香港土生土長的學生而言,對廣東省的印象多數是深圳、廣州等大城市,是國家提倡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一類現代化的一面,這個印象當然不假,因為廣東省2017 年的GDP 總量就直逼西班牙,可謂「富可敵國」。
不過,內地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兩個筆者在通識科經常與同學們提到兩個字眼, 分別是「東西差異」和「城鄉差異」,即使在廣東省這個GDP 連續28 年排名全國首位的省份,也有一些貧困的山區,而今次筆者所到的清遠就是其中一個。貧窮的主因源自於惡劣的自然條件,清遠山區處於石灰岩地區,山勢險要而且土壤貧瘠難以種植。今次的旅程,就是讓學生們感受一下完整的國情:除了北上廣深這些特大城市之外,在內地還有一些條件較差的落後山區。
這次旅程由第一步的策劃開始,直至最後旅程結束,都由學生們親自負責。首先是中二級同學在校內發起籌款,他們搞了一個盛大的籌款嘉年華,有的班別是向老師、同學籌集舊書再義賣募款,有的班別是小吃攤位,有的班別是遊戲攤位等等。最後在校內籌集了超過6,000 元的善款準備送到當地。學生會的同學,主要是高中的學生,就負責協助中二級的同學,用這筆善款訂購山區兒童需要的文具,包括筆袋、鉛筆、筆記本等等。而且還設計了幾個遊戲,讓山區的學生們在考試後可以回來學校與他們分享歡樂時光。讓這些同學們樹立真心實意的參與、幫助山區兒童的情感,可以說是國民教育的成功體現。
筆者認為,現在青年人回內地的交流團中,當然要遊覽名勝及輕鬆愉快的內容,但更多體驗式的國民教育,也應該融入其中,讓青年一代全面了解國情,明白兩地「水同源、根同宗;同呼吸、共喜憂」的關係。
原文轉載自《香港仔》2018年7月10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