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執筆之時,中美貿易戰迫在眉睫。美國預計於當地時間7月6日開始對第一批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對此,中國政府多次表示會採取相對應行動,予以反擊;而特朗普亦說如果中國對美國報復,美國將另外對高達4,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東芝事件的教訓
貿易戰近月內反反覆覆,這預定中的第一槍會否如期打響,未到最後一刻仍有變數。但無論如何,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紛爭,是不會變。誠如本欄多次論及,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表面上是針對貿易,實質上是劍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針對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阻撓中國崛起。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看看二戰後美國與日本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甚至可以說是「小弟」。但在80年代,美日之間發生了著名的「東芝事件」。1981年,美國指控日本東芝旗下的Toshiba Machine,與挪威公司合謀,非法向前蘇聯出口大型銑牀等涉及潛艇技術的產品。事件曝光後,日本首相為此道歉,東芝遭到罰款,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禁止東芝機械公司產品3年內進入美國市場。
日本當年威脅美國
東芝事件表面上是冷戰時期的國際紛爭,但事件同時涉及挪威公司,何以美國極力針對日本?其中深層次的政治經濟背景是當時日本電子業發展如日方中,尤其是半導體技術崛起,甚至超越美國,對美國構成壓力。於是美國借東芝事件,打擊的是日本的整個電子產業,而其後的發展正是日本產業漸走下坡。
當年的東芝猶如今日的中興,美國借題發揮的手段一向如此。當年的日本尚算是美國的「小弟」,但美國為保持自己世界一哥的地位尚且下狠手段,如今的對手是中國,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故此,美國對中國的打擊不會善罷甘休,中國意料到此,亦會作長期準備。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7月6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