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市場在本周出現大幅度調整,一般都歸咎於美國總統又提出對中國輸美出口貨品作懲罰關稅。愈來愈多人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出招感到疑惑和不解,到目前為止,在香港大多數的評論,仍然把問題分類為特朗普個人問題,認為他「癲」、「狂」、不可理喻、難以猜測。但如果翻閱過去年多的評論,相對看好中美關係發展的人士,其樂觀的看法,正是看中特朗普的背景和性格:特朗普是商人,精打細算、善於謀劃,只要「曉之以利」,那中美關係不會差到哪裏。
但經過近大半年特朗普的接連出招,這種「曉之以利」的邏輯已經愈來愈站不住腳。又或者美國從中國所追求的「利」,已經不是「雙贏」架構之內的利益分配,而是觸及中國深層次的核心利益。如果是涉及深層次的核心國家利益,那北京政府又可以如何退讓?一旦退讓,北京中央政府又要付出何等沉重而廣泛的政治代價?又能否向國民交代?
在4 月底,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 訪問香港,並作出一系列的演講,解釋他的美中矛盾甚至可能引起嚴重衝突的觀點。Graham Allison 曾經擔任美國政府的助理國防部長,而且對由列根到奧巴馬歷任美國總統,都提供了全球戰略的分析。他的觀點和看法,自然不能以一般「書生之見」視之。Graham Allison 不算是親華派,在其他場合,也曾指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他所列舉一大堆中國已經榮登「世界霸主」的事例,究竟是心何所屬、意何所指,其實不難猜度。而當下美國朝野,幾乎是前所未有地對中國崛起展示出一致的關注。
「你好我好」vs.「你死我亡」
在出席了Graham Allison 的介紹會之後,本欄曾經接連分析,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定性目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矛盾。如果只是表面上的貿易赤字之爭,那還是可以用適當的「曉之以利」去處理,如以往一樣,國家領導人率領龐大的貿易代表團出訪美國,下一批大訂單就把問題解決過去。但如果特朗普種種招數,都只是以遏制和弱化中國為出發點,那就是「你死我亡」的鬥爭,再不是「你好我好」的「雙贏」遊戲。
6 月18 日彭博通訊社報道了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Kevin Hassett 的評論,Hassett 的意見是,當下美國的經濟力量強勁,足以承受對中國制裁所帶來的雙邊張力。如果從這種說法的文義上來看,我們很難想像,美國是在尋求「雙贏」的基礎上來進行貿易談判。Hassett 言下之意,就是美國有本錢,輸得起,可以做些損人又損己的鬥爭。「特朗普是商人,一定會尋求雙贏互利」的講法,已經肯定是自欺欺人。世界上商人也有很多種,以本傷人、趕盡殺絕,然後獨霸市場,又是其中一類。
如果有留意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其實已經不難找到一些蛛絲馬迹。上月21 日彭博通訊社以「特朗普嚴批中國對貧窮國家作數以十億貸款」為題,指中國以秘密的方式,向許多落後貧窮國家,貸款總數多達3500 億美元。美國一邊伙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組織指摘這些貸款欠缺透明度,並且質疑這些貧窮國家的還款能力,要求世界銀行檢視對中國的貸款政策。
IMF 劃下紅線金融「戰爭」風險高
如果把這一大堆言論整合來看,不難發現,美國非常有可能會再次劍指人民幣。中國有外匯儲備3.1 萬億美元,但如果把那些美國刻意翻出來的3500 多億美元貸款扣除,那大概就是2.7 萬多億美元。這「2.7 萬億」的數字看起來很龐大驚人,但在2016 年人民幣出現大幅度下挫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表態,以人民幣的發行情况而言,中國的外匯儲備最低應該維持在2.2 萬億美元左右。
換言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劃下紅線,那就是2.2 萬億美元。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比安全線尚高出5000 多億美元。但如果美國在貿易問題上持續施壓,改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措施,意味着中國的貿易盈餘將會縮窄。如果面對西方國家的惡意炒作和借題發揮,金融市場將會是受到攻擊的戰場。
美國直接對中國動武,個人認為Graham Allison預計的兩成半機率是嚴重偏高;但以其他形式出現的中美衝突,尤其是金融市場上的「戰爭」,發生的機率則遠超此數。
在2018 年發表的美國國家防衛策略文件中,美國國防部開宗明義,美國軍事上的優勢正迅速退減,美國面對全球失序;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已經取代恐怖主義成為美國安全的頭號威脅。而接下來在第三段落就點中國的名,認為中國以經濟力量去恐嚇周邊鄰國。那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所造成對美國的頭號威脅,究竟是指哪個國家,已經是昭然若揭。中美之間的矛盾,還只是在序幕階段。
原文刊載於《明報》2018年6月21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