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去中文化」
我們都在「去中文化」

這幾年的中學文憑試放榜,中文科前面都有個形容詞,叫做「死亡之卷」。一個中國人的地方、一個99%人都是講讀寫中文的地方,中學生的中文水平竟然不及格,實在讓人貽笑大方。

德國人的德文一定好過英文、日本人的日文絕不可能差過其他語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沒有這種現象,只有香港,莫名其妙地以自己的母語為最弱學科,還臉不紅耳不熱的互相卸責。

有人說,我們不應怪罪學生,舉例一個測驗,如果不及格者只得小貓三幾隻,明顯是那幾個不及格學生的問題,但如果超過半班人不及格,那就是老師的教法出問題、測驗題目有問題。所以,近年DSE 整體中文成績在下滑,做教育的、出題目的、課程設計的,責無旁貸。

中文成績不好責任在人心

不過,我可不是這樣想。當然,中文成績不好,學生、老師、教育局都有責任,但我認為,最大責任,在社會風氣、在人心。

幾十年來,英文地位高於中文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你會說英語就馨香一點,連3 歲小孩都感覺出來。受過懂英文的優越或捱過英文不好的苦,家長們就學懂怎樣培育下一代,摒棄中文,以英文為母語、為家中溝通語言,已是好多中產家庭的大勢所趨。

不少家長以「我家孩子不會說中文」,或者「我家孩子不愛看中文書」而自豪,社會漸漸由「去中共化」,演變到「去中國化」甚至「去中文化」。

中國、中文、中史、國學……一切中式的東西,都給人冠以老套、落後之感,一個會拉小提琴的孩子,形象上一定會比一個會寫書法的孩子高檔。先天不足,要下一代愛上中文、學好中文,實非易事。

今日社會風氣,有點像文革時的破四舊,當年紅衛兵把文物、古籍、國寶、古蹟一一破壞、推倒、蹂躪、打砸燒……五千年文化,沒了,破四舊重新建立的價值觀,今日發現,原來千瘡百孔。

當年,我們在中文書上廢除範文,我們在生活裏摒棄中文,就如同文革時把壁畫劃花、把古書撕破,前人智慧,我們不值一曬,於是腦空空,無一物, 「中文有什麼好看好讀?」很多中學生如是說。

我只能悲觀地駁斥:如果你看過《赤壁賦》、《諫逐客書》,唸過《天淨沙》、《兵車行》,你就不會這樣說。

英國人不會不讀莎士比亞,因為古籍不是跘腳石,而是文化沉澱。可惜,我們偉大的中文古籍,都給教改的破四舊行動毀掉了,中文能力繼續下滑,已是力挽不來的狂瀾。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7月22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