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即棄塑膠餐具
淘汰即棄塑膠餐具

 本文作者為陳克勤/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昨天六月五日是世界環境日,這一天是聯合國為鼓勵全人類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的標誌性日子。近期最受關注的環保議題,就是微塑膠污染問題。雖然塑膠於二十世紀初已經出現,但大量生產塑膠產品還要等到二戰之後。短短幾十年間,全球不僅生產了大量塑膠產品,也製造了大量塑膠垃圾。塑膠製品成本低廉,促進了即棄文化的出現。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自幼已被即棄文化深深影響。而我們每個人一生之中所丟棄的垃圾,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塑膠製品。海產受污染 人類自食其果


塑膠的污染相當廣泛,一般人立即想到的,通常是膠袋和膠樽。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我們設想不到的家庭和工業產品的污染源頭,例如衣服的合成纖維、輪胎、船舶塗料、道路標綫、個人清潔用品等等,這些東西都會產生大量微塑膠沖入大海,污染海洋。這些微塑膠會積聚在海洋生物體內,包括人類日常食用的各類海產。當我們進食這些受污染的海產時,便會自食其果。目前,已有足夠證據顯示人體吸收微塑膠會影響健康,可以導致自閉症、不育,甚至致癌。


其實,各種污染之所以產生,與人類的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姑且不談生產的過程,每一件產品往往附帶包裝物料等副產品;即使是那些產品本身,當用舊了便很大機會變成垃圾而被棄置,最典型的例子是塑膠玩具、家電等等。有經濟學家指出,人類生產塑膠產品時,並沒有把清理污染的成本納入產品的成本當中。換言之,產品的價格並不包括污染的代價,塑膠產品價格低廉其實只是一個假象。若然把微塑膠對環境的損害計算其中,這些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可能很高。


自備餐具 外賣自攜食物盒


既然塑膠製品的真正成本那麼高,聰明的消費者便應該減少使用。最近筆者進行了一項外賣食物附帶塑膠物料的調查,總計一下各連鎖快餐店的外賣食物會消耗多少即棄塑膠餐具和食物盒。


外賣食物早已是港人生活的一部分,香港每天都因為外賣食物而產生大量塑膠廢物。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何不嘗試改變一下我們的生活習慣,盡可能選擇堂食,減少叫外賣的次數;若然真的要叫外賣,可以考慮自攜餐具及食物盒,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和飲管之類的塑膠產品。


筆者明白,改變習慣從不容易,但我們的目光應該看得更遠,為下一代不受塑膠的污染而着想。我們的愛心應該擴得更大,不要只想到眼前的一時之便,而是想到整個地球的環境生態。香港地方很小,但港人的愛心不小。諸如歐盟、倫敦、溫哥華等地方都先後實施了「走塑」政策,香港也許是時候行動了!


原文轉載至《星島日報》2018年6月6日


原圖:美聯社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