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大灣區發展框架
迎接大灣區發展框架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期待再期待的大灣區發展框架至今還未出台,今天立法會已就「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大辯論。這項辯論引來14項修訂,這也是立法會近期最多修訂的一次。
為了迎接大灣區發展框架,民建聯早前發表了一份題為「先行先試,落實國民待遇建議書」。我們亦與廣東省馬興瑞省長會晤,爭取在廣東省先落實部分建議,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交32項提案。簡單而言,就是要爭取更多有利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工作和發展的措施。
為迎接即將出台的大灣區發展框架,筆者期望中央以至特區政府做好以下四項工作,讓香港人更能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第一,盡快爭取港人可以在網上購買全國高鐵電子車票,藉此免卻相關的手續費,充分發揮高鐵的效益。
第二,我們早前建議在大灣區找試點,提供社區用地以設立「香港村」,在內興建大量房屋給予港人居住,並配備相關配套包括社區及休閒娛樂設施。此舉既可吸引香港青年人北上發展,亦能為長者安老提供多一個選擇。對此,特區政府有必要回應跟進香港村的情況。
第三,國台辦早前公布了多項惠台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這些惠台政策,也為惠港政策帶來不少借鑒的地方。例如台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反觀香港人目前只可參加約40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為此,筆者希望中央能夠參照對台措施,擴闊港人在內地的發展機會。
第四,特區政府必須加強大灣區的推廣和宣傳,讓香港人,特別是青年人看得見大灣區真正是一展抱負的平台。有一種論調認為推動大灣區發展等如鼓勵香港人北上,間接是淘空了香港的人才。筆者認為這個想法太過負面,事實上,無論你是否喜歡,大灣區在國家大力推動下,肯定會發展起來。面對愈來愈激烈的競爭,香港不可能關起門,拒絕挑戰,否則只會被淘汰。所以,筆者促請特區政府多找一些過來人,分享多一些成功故事,以鼓勵更多青年人大膽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用好大灣區的機遇,為自己的前途打拼。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5月31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