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月,並且不斷加碼的中美貿易摩擦,經三個回合的來回談判,便以中方不提具體數字的擴大進口承諾,達成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的共識,實現互利雙贏。今次貿易戰的火苗雖暫熄,但火種仍未滅,擇機復燃已屬必然,貿易磨擦勢成新常態。身處中美這兩個頭兩位貿易夥伴夾縫的香港,務需慎思新定位,藉由中美經貿更緊密合作,避受貿易戰火衝擊,並獲取更大利益。
畢竟是「商人政客」,美國總統特朗普終在「301制裁清單」公佈前夕,與中方達成初步協議。整體而言,今次協議遵循了互利雙贏的原則,對中美兩國和全球經濟都是利好,既緩解了之前貿易戰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亦化解了全球遭受貿易戰波及的擔憂。
貿易戰雖暫「停火」,但協議內容中除「停止相互加徵關稅」較為明確外,其餘各點都屬沒有約束力的含糊承諾,既未提出具體項目和硬性數字,而且幾乎全部要靠後續談判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美國財長姆努欽來華談判時所提的「8點要求」由實變虛;取而代之的如增加採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都在回到中方原已設定的談判主軸。況且,中方早在特朗普去年訪華時,便已作出逾2,535億美元的採購承諾,現時只是「舊單重簽」,好為彼此搭建下台階。至於中興這隻棋子,更是任務完結,既未列入協議文本,也只以撤換公司管理層作了結。今次事件,充分展示大國博弈的本質,就是敢拚才會贏。
中美未來就協議進行的談判和落實,將是一段艱辛過程。能否顯著減少貿易逆差?往後會否為「讓美國再度偉大」而將對華貿易戰視為「選舉提款機」,一有選舉壓力就賣力「表演」?大家都應心裡有數,亦要預早做好充足準備。
內地和美國是本港頭兩位的貿易夥伴,中美之間若有任何糾紛,香港難以獨善其身,不論貨品或服務的貿易,都會受到打擊,進而動搖整體經濟基礎。今次兩國暫時偃旗息鼓,香港應善用這個喘息空間,慎思未來在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角色功能,不能再左右逢迎地尋機會,而是明確定位尋新出路,不再淪為兩強夾縫中的池魚浮萍。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8年5月25日
原圖:大公報
中美貿易戰暫停 港應慎思新定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