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提倡「普通話教育」被一些人政治化起來,令人無法以較理性的態度去討論這項措施的優劣。雖然筆者並非來自教育界,但在香港生活了接近四十年,關心香港發生的事,想借助「港人講地」的網站,以現實的角度表達個人的意見,希望可藉此化解一些爭議。
眾所周知,在香港大部分人都說粵語(廣東話),但父母們都喜歡將兒女送往英文學校接受教育,從不擔心孩子會失去說「母語」的能力,只恐怕他們學英語學得不夠徹底,比不上人,將來出來做事會吃虧。
今天英語在香港仍十分吃香,英文學校的吸引力也不遜當年。這表示香港人仍舊十分務實,學英語既有實用價值,他們是不會放棄的。時移勢易,在中國崛起之後,「普通話」逐漸流行起來,確保了它在中國的地位,成為「官方語言」。其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政府已推行「國語」教育,解決了很多因「方言」障礙產生的問題,得到海內外華裔社會的認同。台灣母語勉強可說是「閩南語」,但在學校授課用的是「國語」,閩南語仍廣泛地在私人或公眾場所使用,没有被淘汰的風險;東南亞華僑來自中國不同地區,方言眾多,他們却統一使用「華語」即「普通話」在學校授課,但學生回到家裡仍說他們習慣的「母語」,所以客家話、潮州話、福建話、廣東話等等方言仍大行其道。那些反對用「普通話」授課的人只要走到台灣及東南亞看看,便知道在香港根深蒂固的「粵語」是很難被淘汰的。
在學校使用「普通話」授課的問題有很多,如師資不足。除積極培訓之外,或可向中國大陸輸入人材。既然不可一步到位,可考慮調整「普通話」課程的節數,由少至多,逐步增加,直到全面性推行。由於學生和教師的母語都是廣東話,授課的效率或會受到影響。這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但那些反對者却故弄玄虛,危言聳聽。他們保證,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實施「普通話」教育,廣東話將會壽終正寢。
筆者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期曾北上拓展市場,我當時的「普通話」差強人意,與內地人交流起來往往辭不達意,事倍功半。我留意到在外資酒店任職的管理人員,有很多都是來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人,因為他們除了能掌握英語之外,普通話也說得很流暢。不用說,普通話加強了這些華人的競爭力,香港人望塵莫及。
香港的年輕人,除非你們對中國大陸完全不感興趣,也決定終生留在香港,否則學習普通話和英語是同樣重要的,不可顧此失彼。現在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學中文,無可置疑「普通話」是他們的首選,這是大勢所趨,香港人為何會視而不見呢?
原圖: YouTube截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