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調查非獵巫 同理心監管專業
事故調查非獵巫 同理心監管專業
醫療事故往往造成不可挽救的健康甚至生命損害,一宗也不能有,但永遠是不能完全避免的。醫務委員會日前就九龍醫院「紗布封喉案」,裁定由伊利沙伯醫院借調支援九龍醫院的黃卓義醫生專業失當,判即時停牌半年。事件引發社會重大迴響,醫生界更作出強烈反彈。爭議背後,除了病人權益和量刑輕重外,還帶出什麼問題和解決方向?對於今次事故,本人深感無奈和遺憾。畢竟,醫護人員殫精竭慮地照顧救治患者,但最終釀成令病人家屬悲痛、醫護人員懊惱的意外;當中因由,已由醫委會訊斷,涉事者亦可能上訴,不容外人置喙,但由此掀起的波瀾,卻撼動了整個醫療服務和相關體制。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日前向約7000名院士發信,指醫專對事件惹起的爭議深切關注,認為可能為臨床服務、醫生專業、醫生與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之間的互信帶來負面影響。他又指出,現今醫療服務日趨複雜,不同醫療專業有需要制訂更清晰的指引,釐清各自的角色和責任,改善病人安全及清執業水平。第一,病人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但因病情複雜,加上醫療技術和治療藥物不斷搶先,推高了醫療風險,難以保證逢醫必治,病人失救不等於醫護失德,這是大家都必須接受的現實。病人罹患不幸,固要給予同情,但不能情緒化地把責任全推給醫護人員。誰該負責哪?不能簡單地往上推去「獵巫」。第二,健康無價、人命關天,醫護人員若技術犯錯或有大意失誤,無論有怎麼多的理由和委屈,都肯定要直面負責,接受詰難究責。然而,凡事離不開法理情和延續性的期許,不應因一時一事一人而作出截然不同的裁量,既要體會民情,更要體現專業。過往,被控罪成的醫生都得到緩刑安排,並因此出現所謂「醫醫相衞」的說法,本人認為這是不公道的,因為醫療專業的訣竅,並非人皆盡懂,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交代;若不能以同理心,而只以受損方的心態看待,最終只會出現「醫鬧」。當然,停牌懲處由「習慣性」緩刑,轉為即時執行,這是一項突變,就只因「不認錯」?還是有其他考量?期望醫委會制訂一個明確的機制。第三,醫委會目前積壓700多宗投訴個案,即使改革醫委會,以及沒有新增投訴個案,最樂觀的估計也需3年才能消化,對於病人家屬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折磨,也在積累他們的怨憤;事情若是一旦曝光,道德天秤便會即時嚴重傾斜,造成不必要的對立。專業與民粹,究竟孰輕孰重?同理心是唯一的基準。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5月19日原圖:大公網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