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最近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影子銀行(即通過正規銀行體系之外的機構和活動提供信貸和融資)已成為投資界和監管機構的關注焦點。
證券化削弱放貸標準不應鼓勵
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不具透明度的影子銀行推高槓桿水平, 以及對短期批發融資(Short term wholesalefunding)的依賴,不當地鼓勵複雜及不透明的證券化架構,削弱了放貸標準,證券融資市場加劇了流動性與槓桿化的興盛周期,充裕的流動性和低波動性推動抵押貸款的供應。
這樣便形成了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槓桿水平愈高、流動性進一步擴大,波動就愈低,擔保貸款亦更易獲批,投資工具在2007 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短短3 年內,其規模急增兩倍,但當市場失去信心時,這個循環過程就會突然逆轉,市場停止運作,貨幣市場基金遭擠提,投資工具亦告失效。
流動資金惡化威脅大銀行生存
上述各種問題令資本與流動資金緩衝急劇惡化,威脅到大銀行的生存,實體經濟的信貸供應極度受限,在改革銀行體系、增加其彈性的同時,有些金融活動或被擠進影子銀行體系。另外,新出台的監管要求亦促使銀行把更多貸款業務,轉移至體系內不必遵循相同審慎標準的部分。
為針對問題,監管機構正嘗試令新制度更具透明度及易於監察,並由三方面入手。第一,設法限制傳統銀行對影子銀行的巨大風險敞口,並於兩者間建立防火牆。第二,開始執行改革措施,使居於影子銀行體系核心位置的機構及市場更為強韌,例如通過推行最低流動資產要求和允許暫停贖回等辦法,降低貨幣市場基金遭受擠提的可能性,並同時設立最低保證金要求,以減少經濟繁榮周期內過度舉債的情。最後一項是建立框架,監察和探討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潛藏風險。
解決影子銀行問題環球經濟更均衡
目前,各國相關機構正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以便在槓桿與流動性風險過高時可及時察覺。此外,上述手段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決影子銀行體系容易過剩和崩塌的問題,相信有助環球經濟有強勁而均衡的增長。
不過,由於影子銀行屬金融體系的一部分,而且不斷有創新和套利的活動,所以法規要與時並進,不可能「一本通書讀到老」。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7月17日
原圖:網絡
評論
hnwong
3年前+85260****53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