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爭議本身就是教材
教科書爭議本身就是教材

近日,教科書由一本只得學生會看的書,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有傳媒披露當局有關高中歷史科教科書評審報告的內容,尤其是「中國收回香港」、「香港位於中國南方」被評為「措辭不恰當」,引起社會熱議。


主權與治權的含糊不清


就這兩句如何「措辭不恰當」,後句涉及語意,有專家作出回應,大家可作討論,但前句涉及憲制,筆者認為有必要嚴肅地說清楚。「中國收回香港」一句,看似順口,但在學術層面,卻確實令人產生疑問。稍為知道香港歷史的,都知道香港被英國統治,是晚清期間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產物。這三條條約由於違反法律公平性、不公義,因此被稱為「不平等條約」,也不被中國所承認。於是,「中國收回香港」這句話,沒說清楚「收回」甚麼?是「主權」還是「管治權」?香港的主權一直沒有在英國手上,又何來「收回」?正確嚴謹的表述應該是「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措辭不恰當」這句話,確實令人覺得煞有介事、小題大做。這種心態不難理解,若筆者在與朋友閒聊時,說了句「香港在中國南方」,被朋友說「措辭不恰當」,也會有這種感覺。然而,這次被形容為「不恰當」的是教科書,亦即是作為一本教科書,這樣的措辭是不恰當的。這「不恰當」不只是對於歷史事實的精確、概念的清晰,更是指對編寫內容的嚴謹態度。

教科書應當嚴謹


事實上,香港人一直以來一些政治概念的精確性欠缺敏感度。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中港關係」。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想一想,就會發現在「一國兩制」下,「中國」與「香港」並非處於對等的關係,要精確的話,應要視乎內容與語境,說成「內地與香港」關係,或是「中央與特區」的關係。這次教科書事件,正好引起了社會對這類問題的關注,本身就是很好的教材。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4月27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