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回歸以來,香港人講得最多的,大概是這句話:五十年不變。 它像一道靈符,大家重複講了二十一年,結果,香港真的不變了,不肯變、不敢變,即使旁邊的世界在變,譬如一河之隔的深圳,已由一個人口疏落小漁村,發展成全國科技中心,2017年GDP更超越了香港。 「五十年不變」的潛台詞,其實是說,你等等我,五十年後我們應能追上來。中英聯合聲明草簽是34年前,當時國家與香港在經濟上、文化上仍有落差,故鄧小平想出「五十年不變」構思,就是預料五十年後大家步伐會接近。沒料到,國家一日千里,不用五十年已追上你、甚至超越你。 國家一日千里 深圳已超越你 原來,鄧小平對香港的態度重點不在「五十年不變」,而在另一句話,中國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如此點破: 「小平同志說,香港問題,就是一句話:『一點都軟不得』,一切拿回來再說。所以拿回來,一定要再說!問題是,小平同志1997年2月去世,香港1997年7月回歸,從此,我們就沒再說,一切原封不動到今天。」 「香港回歸二十年,政治生態惡化過1997回歸時,為什麼?就是因為只追求穩定。不改變,根本穩定不了。」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所以必須進攻,在香港的進攻,就是進行去殖民化。譬如修改教材,由國家編訂教材,從小學生開始教,哪個國家不進行國民教育?如果這是洗腦的話,所有國家都在洗,一個國家的公民,連國體國徽國旗國歌憲法都不知道,這叫公民嗎?」 金教授是解放軍少將,他用戰略思維去剖析今日香港的敗象,就是因為二十年來我們從來沒進攻,從來沒主動出擊,把一條一條殖民地的根拔起,反而不變地繼續澆水施肥,根更深蒂更固,甚至深入社會每個階層。 歷史教科書 更正錯處也無權?這幾天,反對派拿教育局的評審歷史教科書報告大做文章,局長苦口婆心解釋,我覺得,大家應該理直氣壯問句:改幾個字有何不可?整套教材撤換都仲得! 事緣教育局在一年一度評審教科書時,對歷史課本中一些字眼,如「中共一黨專政」、「1949年中共建國,大量內地人移居香港」、「中國堅持收回香港主權」、「中港關係」等,評為「措辭不恰當」。於是反對派又拔劍而起,說什麼「教科書政治審查」、「教育政策屬香港自治範圍」…… 我想問,一代孩子的歷史教材,該由誰說了算?是書商?是編者?還是國家教育部?一國之下,所有學生受的歷史教育本應一樣,內地與香港是兩套不同教材已經夠荒謬,現在連更正一下書商錯處也無權? 進攻吧,教育是一個不能失的缺口,香港人心未回歸,皆因殖民地的老根仍深種。 原文轉載自《HKG報》 2018年4月23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