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憑《殺破狼.貪狼》從印度紅星阿米爾汗手上,領取「最佳男主角」獎,他說:「我哋香港人今日一定要團結,我哋一定要做好香港電影。」
這番話很激情,但隱含大香港主義,扼殺了更大可能性。看今次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之爭,便感覺到評審偏本地薑,輕過江龍。本土色彩濃厚、連奪五獎的大贏家《明月幾時有》,周迅雖入圍影后候選名單,但連出席也免了,角逐影帝的田壯壯和有兩片入圍最佳男配角的倉田保眧,全軍盡墨。
甚麼是香港電影呢?領着《明月幾時有》團隊獲最佳電影的博納大老闆于冬便說,五部提名最佳電影中四部,博納有份投資,包括古天樂拿影帝的《殺破狼.貪狼》。
古天樂當然可以沉醉在茶水阿嬸Pauline給予香港電影人噓寒問暖的溫情中,但電影飢渴的不是茶水而是銀水。獲終身成就獎的楚原導演,一生最痛就是被方逸華撕走《天龍八部》通告,嘲弄他:「電影蝕了,你賠得起嗎?」操電影生殺大權是水喉。我猜當年楚原寧可要「北水」,也不要方逸華閂水喉吧?
荷里活是最反對特朗普「大美國主義」。因為人才和錢財,毋須分國界,像最近林超賢的《紅海行動》便非常精彩。哪管水喉、編導演、題材是否香港而來,只要拍好片就成。阿爾米汗提議香港、印度可以合作,正是胸懷世界的大師級視野,香港人何須故步自封?
原文刊載於《頭條日報》2018年4月17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