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前經濟系系主任
美國發動的中美貿易戰,雙方早已各自布陣,戰鼓雷動,但總算還未有真正打起來。中國軟硬兼施,先對美國提出的關稅堅決還擊,繼而習近平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釋放善意,擁抱開放政策,認定經濟全球化不能逆轉,特朗普及其背後的策略師,立時便陷於道德低地,這場仗未打便已輸了招。 美國人總開支太大 美國的意圖是什麼?從特朗普的論述中,他似乎十分介意美國貿易有巨大逆差,認為是美國吃了大虧。消除貿赤是否他的目的,而貿易戰則是達到這目的的手段?大學初級經濟學告訴我們,假如他真的這麼想,便大錯特錯。 經濟課本有此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定律,外貿淨出口(NX)等於總儲蓄量(S)減去投資總量(I),即NX=S-I,NX若是負數便是逆差,正數則是順差,儲蓄愈低,逆差的絕對值便愈大。 美國的逆差是由於美國人的總開支大於他們的總產值,要靠別的國家接濟,向她供奉商品,這便是她的逆差;別人肯送商品給她,是因為她開動印刷機,印出一張張鈔票或債券作出交換,這些鈔票或債券並無使用價值,它們都是欠單。 由此可知,只要美國人不願減少消費或投資,而又不能改進生產力的話,美國的貿赤不會下降,若是因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而令中國貨品入口減少,美國人便只能以更貴的價格從別的國家入貨。對華的貿赤會減少,但總貿赤不會。不要忘記,美國去年稅制改革令她更倚靠借貸,儲蓄更少,貿赤會應聲上升。由此可見,特朗普若是懂經濟,對華貿易戰的目的不是為了削減逆差。 在此也要指出一點,美國雖是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科技發達,但卻是世界上最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她去年的商品與服務業貿易逆差總共4620億美元,遠遠地拋離英國,高踞世界第一。美元是世界的儲備貨幣,印出鈔票便可以用它在世界買來消費品,美國人被供奉慣,被寵壞了,只要別的國家不向美國追債,她怕什麼貿赤? 在美國推出的第二輪對華商品的關稅清單中,她擺明車馬是要針對2015年李克強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但產品較為低端,所以中國計劃大幅度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並列出了10個新的發展方向。美國完全跟隨這10個項目的清單去抽稅,用的藉口是所謂的「301調查」。「301條款」是1974年出台的美國法例,名義上用以調查知識產權,八十年代中期美國便曾以此為名義,威逼日本在貿易上讓步,從而拖慢她科技產品的發展;後來美國又故伎重施,遏抑台灣半導體工業的進步。 有戰術與戰略之分 若說美國的目的只是保護知識產權,也不見得完全準確。中國過去是較落後國家,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差距,這便使中國擁有後發優勢,她耳濡目染,總會吸納到別人科技及管理上的優點,正如在歷史上不少國家都學到了中國的四大發明及中華文化一樣。 中國過去的確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但因近年她創新科技進步快速,不保護知識產權反而對己不利,美國不向她施壓,她也早已大力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301調查」豈非多此一舉?況且中國在某些新興高科技產業中已進入世界最先進水平,電子商貿便是一例。 有些領域,中國人口眾多,搜集大數據不用太顧忌私隱,規模效應顯著,進步更是神速。我在內地參觀過一些高新科技企業,它們便能利用到此種優勢,人工智能水平之高使人印象深刻。歐美社會對此頗為忌憚,以現時內地進步的速度,人工智能幾年後在多個領域超過外國,毫不奇怪。「301調查」可能只是借口,用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去限制「中國製造2025」產品的入口,反映出美國在心理上是採取守勢,怕中國的高科技產品來勢洶洶,競爭力太大,惟有盡力遏制其發展速度,拖得一時便一時。 這或許是美國發動貿易戰不願說出口的目的。歐洲一些國家雖也主張自由貿易,但同樣也可能畏懼中國進步之速,她們暗地裏也許希望中國發展之勢受到遏抑。利益使然,她們的立場可能搖擺不定。 中國若認定美國的目的是打擊「中國製造2025」的國策,因涉及國家核心利益,是不可能退讓的。這場仗如何打下去?這有戰術與戰略之分。 在戰術上,中國首先要盤點彈藥,看清楚雙方實力,再訂下大計。中國也已做足心理準備,明白貿易戰都沒有贏家,雙方都不可避免地會有損傷,因此必須充分克制。 中國的統計口徑與美國不同,美國估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3752億美元,中國則估計是2758億美元。我們不妨以美國的數字作為起點去分析問題。美國已宣布會研究向從中國輸入的1530億美元貨品徵稅,中國若要等價回擊,應對多少美國商品徵稅?這問題有點講究,要算一算。 權威數據經大量運算 中國出口的產品中有不少都是把從外國進口的零部件加工組裝起來再出口,因此出口的商品一般並非含有百分百的本土生產成分。在十多年前,劉遵義、鄭國漢、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陳錫康教授及多位經濟學家曾進行過一個大型研究,我主理的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也有資助這項目,他們發現當時中國的出口商品中只有約四成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增加值。 但時移世易,中國生產能力愈來愈強,很多零部件過去生產不了,現在也可生產,因此出口品中的本土成分日漸增加。我問過鄭國漢最新的估計如何?他十分幫忙,告知我陳錫康教授的研究團隊在「中美交流基金」的資助下,最近用2015年的貿易數據更新過估算,得出結果是平均而言,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中69.4%是中國自己創造的增加值,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則是88.7%。 按照這兩個要經過大量運算才得到的權威數據,我們可推導出一個結果,美國向1530億美元中國貨徵稅,中國若等價回擊,向約12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稅便可。 去年美國入口中國貨超過5000億,中國輸入的美國貨卻只有約1304億,若美國不停擴大徵稅的範圍,中國是否需要亦步亦趨還擊?不需要的。就算中國完全不向美國加徵關稅,美國也要為自己的徵稅而承受損失,消費者要用更貴的價格向別的國家買貨。但中國若要成為自由貿易的旗手,卻反而有責任去加重懲罰發動貿易戰的國家,使其蒙受更大的損失,成為反面教材。 中國的還擊應適可而止,只要美國討不了好處,並要承受相當沉重的代價便可停止。本來在服務業的貿易中,中國對美國是數百億美元的逆差國,但我認為不用向美國輸華的服務業(例如飛機航班或旅遊業)徵稅,因輸入中國的服務業對中國有利,不用限制。但如果美國政府不知進退,繼續擴展戰線,中國倒可賣掉一部分美債,轉成人民的消費品。這會引起金融動盪,但美國首當其衝,加息會加快,損失比中國大。 在戰術中,中國尚有一招可針對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10種產品領域的衝擊。美國每向中國的高新科技產品抽100元的稅,中國報復性抽稅所得到的稅款應如何用?應該悉數用在補貼高新科技的研究開發,甚至更再加大經費。換言之,科研可與美國的關稅掛鈎,美國加的稅愈多,中國高新科技所得的補貼便愈大。這會令美國遏制中國高新科技產品發展的圖謀落空。 近身肉搏有針對性的還擊戰術是重要的,它們可削弱別國啟動貿易戰的誘因,但我們更應注意的,該是戰略上的考慮。這裏有兩個陷阱要注意。 給中國一個表演機會 第一個是「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這是指既有的強國眼見有新興國家冒升,威脅到自己地位,故要先下手為強把它幹掉(見2016年7月19日本報拙作)。美國見到中國國力及科技進步急速,渾身不舒服,發動貿易戰以遏制中國原因也在此,但貿易戰總比軍事戰爭要好。 這個陷阱不易迴避,中國軍力尚未足夠強大,發展貿易有助於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從而減低戰爭的風險,所以中國需要全面支持自由貿易,習近平提出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可使中國站在道德高地,也幫助中美減低開戰的風險,一舉兩得。 第二個陷阱是所謂的「金度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此陷阱是以麻省理工一著名經濟教授金度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為名,是指某強國若不再願意(或再無能力)領導世界時,如果沒有一新晉武林盟主出現,國與國之間缺乏制衡,容易出現混戰,兩次世界大戰都可追溯到此等權力真空。 特朗普常說「美國優先」,要退出巴黎的氣候協議,搞單邊主義,發起貿易戰,要別國交「保護費」,全球到處樹敵,都足可使世界各國懷疑美國是否有意願或力量繼續當武林盟主或世界警察。中國這時候搞「一帶一路」,批判冷戰思維,堅持開放路線,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對減少碳排放的項目大量投資,正好填補美國退出後的真空。這個過程雖必會曲折,但大大有助中國提高國際地位。 在這個歷史高度下看貿易戰,可視之為「修昔底德陷阱」的一種表現形式。特朗普搞損人害己的貿易戰而又難以成功,正好暴露出美國充當武林盟主已力不從心。為免世界跌入「金度伯格陷阱」,中國需要逐漸地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特朗普的貿易戰正好給了中國一個表演的機會,習近平在博鰲的演說使他成為不少普世核心價值的捍衞者,貿易戰即時雖會替中國帶來損失,但卻可視為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保住特朗普的面子,使他繼續在台上自吹自擂,符合中國利益。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8年4月13日 原圖:takungpao
貿易戰是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