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貿易糾紛最好以談判化解》發表後,多倫多的周女士做了很多有用的調查。據她得到的數據,在去年(2017)中國輸往美國的產品只佔總出口的18%,除去從美國的進口,順差為3,750億美元;雖然美國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美貿易還佔不到中國GDP的五份一;縱使美國堅持向中國抽取25%入口稅,受影響的1,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只會降低中國GDP增長的1%。
中國經濟是由「出口」主導的,十年前(2007)中國向美國輸出佔了GDP的37%,去年卻下降至20%以下,這是十分重要的調整,可增加中國對抗美國或其他出口市場以增加稅收為手段來制止中國出口膨脹的力量。除將出口過份集中的風險減低外,中國也積極拓展內銷市場以彌補任何出口的損失。反觀美國,它愈來愈依賴中國廉價產品來補助其低收入公民的支出,維持他們的生活水平;美國也依賴中國擴張它的輸出,使中國成為墨西哥及加拿大之後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市場增長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一個。
有二十年對華貿易的陸先生告訴我:很多外國公司替中國在境外拓展市場,推銷中國產品,得到豐厚的酬勞;有些外來專家在中國介紹他們的技術,也得到誘人的回報。除此之外,在中國投資所獲取的利潤,或通過「桌底」交易收取的獻金,受益人也不會公開,向他們的國家如實申報。這種現象十分普遍,扭曲了貿易不平衡的差額,中國對此卻有口難言。
根據周女士的分析,中國具有遠見,不斷將出口市場的風險分散,拓展內銷以減低對出口的依賴,與此同時發展科技,增加競爭能力。對美國提出限制中國貨進口的措施,可謂有備而戰。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6.0px PMingLiU; color: #212121; -webkit-text-stroke: #212121}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6.0px Helvetica; color: #212121; -webkit-text-stroke: #212121}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6.0px Helvetica; font-kerning: none}
原圖:大公報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