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近期,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間的戰略競爭、地緣政治的綜合較量牽動全球,美國在政治、外交、軍事方面猛打「台灣牌」,意圖挑戰中國的底線、衝擊中美「一約三公報」和顛覆美台關係的現狀,並借此向中國施壓,攫取更多戰略利益。然而,政治外交從不存僥倖,民族利益更不許出賣,身處中美間「修昔底德陷阱」博弈,台灣甘當「棋子」、淪為被美國利用的犧牲品嗎?
過去半年,美國在取得中國天價訂單後開始變臉,通過《國防授權法》,考量「台美軍艦重新相互停靠的適當性與可行性」,再修訂國安戰略文件,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之後高調批准《台灣旅行法》,推動台美高官互訪;再而是潛艦營銷核准證和放出新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可能訪台的風聲。
如此「台灣牌」組合拳,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美國對華貿易戰助拳。至於共同特徵則有三個,第一是都圍繞着中美對抗,第二是都對美國不具強制性,第三是看似台美關係的大突破,但這並非常態性、制度化安排,更多只是階段性、策略性的操作,目的是向中國爭取更多戰略利益的政治勒索。
從國際現實來看,美國發動這一波貿易戰的目標,並非單純的爭取公平貿昜,背後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軍事等範疇對中國作出的全方位遏制,讓美國永續「唯我獨尊」的霸業。中國若不想重蹈日本「迷失20年」的覆轍,必須以戰止戰。美國頻打「台灣牌」,其意圖清晰可見,難道台方還看不出來?還要乖違民族大義,充當美國壓迫中國的棋子幫兇?
事實上,從抗美援朝的中美博弈後,台方一直以「美國保證」為護身符,無條件吸收來自美國的資金、軍火、意識形態和政治圖謀。但若無視全球戰略格局正在重新建構,仍將自己綑綁在美國利益的戰車上,這是台灣當局的錯誤選擇。
全球戰略大棋盤已從過往的「絕對化」轉為「相對化」格局。台灣身為兩岸四地的一員,必須懂得「融入」大中華的必然,更需在融入的過程中,掌握住主動性,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作用力,這才真正符合「台灣利益」,避免陷進「分裂中國」的孽障。面臨中美爭拗,台灣當局還要繼續不問前景、不計成本地參與下去?還要繼續被綑綁在撞山列車?
原文刊載於《文匯報》2018年4月12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