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港珠澳大橋對香港車輛全面開放
爭取港珠澳大橋對香港車輛全面開放

港珠澳大橋將於年內開通,遙望這座跨境大型基建工程,想到這期間經歷的風波,終到落成的日子,這大橋的意義值得香港朋友關注。


「港珠澳大橋」的構想最初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時的粵港經濟合作關係怎樣?上一輩的朋友應該會經驗過所謂「前店後廠」的模式,以出口加工製造業為主要合作內容。在這種模式下,香港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貨物貿易集散營運中心。所以,當年構想的港珠澳大橋是為貨運而建。


大橋成進出廣東通道


然而,從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的規劃研究到大橋建成通車歷時十餘年,在這期間廣東省的經濟形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珠三角傳統的港資加工貿易企業面臨着轉型和轉移的困境,加工貿易業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由此帶動的粵港貨物貿易量亦隨之減少。


相比之下,粵港兩地居民以消閒旅遊、探親訪友、跨境工作為目的的日常往來逐年增多,粵港「生活圈」逐漸形成。粵港之間的經濟關係逐漸從以貨物貿易為主,向以服務貿易及旅遊消費為主轉變。再加上近年「大灣區」規劃的開展,大橋未來更適合扮演促進香港與廣東省的人員流動的角色。


可以設想下,大橋未來可以成為香港進出廣東的通道。現時,香港人進出廣東,主要靠北面的通道,經由深圳進出。未來有了大橋,珠西一帶亦可成為港人的門戶,一方面便利港人,另一方面亦可帶動珠西的發展,促進大灣區生活圈的構成。


有了這樣的設想,便可以進一步考慮放寬香港車輛使用大橋的限制。目前的安排之下,能夠使用大橋的「兩地牌」香港車輛僅數萬輛而已。恰逢國家在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規劃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便利粵港澳之間的人流、物流、車流來往。如果能夠爭取國家給以所有的香港本地車輛,不需要「兩地牌」可使用大橋口岸,即所有香港車輛都可以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廣東省,但要求其回程亦要經由大橋回港。這樣安排,不只便利港人,對帶動珠西的珠海、中山、江門發展,以及提升大橋經濟效益,均有巨大好處,值得社會討論和積極爭取。(小題為編輯所擬)


原文刊載於《都市日報》2018年3月23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