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風雲》系列電影,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相信大部分香港人,同筆者一樣,對監獄的印象,都是從影視作品中得到的。很多人都可能認為監獄生活,或者辛酸苦楚,或者危險黑暗。
懲與教須並重
早前,筆者有幸受邀參觀歌連臣角懲教所,而參觀的所見所感徹底打破筆者以及一班青年人對本港監獄的刻板印象。參觀中,筆者了解到香港第一所監獄是設立於1841年,懲教署原稱監獄署,1982年才易名為懲教署,確立「懲」與「教」並重,通過對在囚人士的行為教導及心理康復,為其規劃未來發展路向的工作目標。筆者對此十分認同。參觀時通過對在囚人士的生活環境、職業訓練及課堂紀律等觀察,認識到懲教署在面對行差踏錯的失足人士時,並沒有將他們「一竹篙打沉」,也不是無原則地退讓,而是先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和代價,繼而用事實和道理促其反思自省,教導他們糾正過失。他們因犯罪而被判入獄,深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與家人分離,得到嚴懲。在他們受到懲罰後,為他們提供紀律約束、心理教育、職業訓練及社群融入等更生服務,加上日常的諄諄教導與循循善誘,讓他們反思過錯,改過自新,規劃未來,重投社會。2016年,懲教署各項計劃中人融入社會的成功率高達九成五,反映署方致力於創造更生機會,提倡守法與共融的努力成果。
締造美好香港
本港的懲教事業從港英時代「髒、亂、黑」的篳路藍縷,到回歸後提供人道、穩妥、合宜和健康羈管環境的蔚然大觀,一切有賴於懲教署有一支自強不息、克盡厥職的工作隊伍,以及成為國際推崇的懲教機構、打造香港成為全球最安全都會的工作目標。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於2016年至2017年曾進行為期一年的「更生及社區教育工作的成效顧問研究」,對2012年至2016年5年間懲教署更生工作及社區教育工作的成效進行量化研究。研究顯示,每宗罪案涉及的社會成本為23.9萬元。2012年至2016年5年間社會負擔的整體罪行總成本逾3800億元,而同期懲教署更生工作則為社會節省752億元,社區教育工作節省173億元。釋囚重犯率亦由2000年39.9%下降至2014年的25.9%。數據清楚顯示了近年懲教署透過推行更生及社區教育工作令重犯率及整體犯罪率大大降低,向全球最安全都會繼續邁進。
一直以來,懲教署保障公眾安全和防止罪案以締造美好香港的努力有目共睹,雖然去年遭受到一些流言蜚語的攻擊,對署方的公眾形象造成影響,但筆者相信署方一直都重視每個人的尊嚴,並以公正持平及體諒的態度處事待人;即使面對流言,仍然以堅毅無畏的精神應對挑戰,履行服務社會的承諾。經過實地考察,本人對懲教署的評價是正面的。
原文刊載於《商報》2018年3月21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