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上個財政年度錄得近1,400億元盈餘,財政儲備已接近11,000億港元,財政盈餘及儲備均達至歷來最高紀錄。正正由於本港庫房充盈,財政狀況非常健康,故市民對林鄭政府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特別期盼,除希望財政司善用盈餘發展經濟和改善社會設施外,也希望港府能夠還富於民,讓市民即時享受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故此,在財政預算案發表之前,民建聯曾向財政司提交一系列聚焦於民生紓困的建議,部分也得到財政司的採納,例如寬免全年差餉、寬減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長者醫療券額外注資1,000元、提高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額至20,000元等。
然而,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財政司始終未有考慮到所有基層市民的需要,確實令部分人感到失望,尤其是對一些基層打工仔或基層家庭婦女來說,他們既不能受惠於退稅和退差餉,也沒有額外綜援、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或傷殘津貼,縱然他們生活艱苦,依然一無所得,彷彿被遺忘了,故失望特別大。甚至有街坊說,政府變相是在鼓勵市民申領綜援,打擊堅持自力更生的基層市民,這是否政府的原意呢?
事實上,財政司早前在記招上表示已考慮到「還富於民」,故有4成財政盈餘用於「派糖」,即約500多億元,人均理論上可達7,000多元。但實際上,政府的還富於民措施並不均衡,較為傾向於既有的社福政策受惠者,社會上仍然有不少基層「N無」人士,他們有實際需要,卻顆粒無收,備受忽略,可見財政預算案仍有不少改善和「補漏」的空間。連日來,不少建制派議員經已在立法會或媒體狠批財政預算案,要求財政司修訂財政預算案,推出針對基層「N無」人士的補助,不是無緣無故的。希望財政司能夠打開耳朵,聽聽社區的聲音,尊重議員的意見,從善如流,作出修正。財政司提到,會研究透過「關愛基金」為非公屋低收入住戶提供短期紓困措施,筆者希望政府盡快公佈相關政策,並納入住在公屋的基層「N無」人士!
在財政預算案發表後,建制派連日來在社區聽到了不少意見,不少人也期望港府加強對基層「N無」人士的支援。建制派有責任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但也有責任反映民意,讓政府施政順乎民心。畢竟,去到最後,特區政府也好,建制派也好,也不能失去群眾的擁護!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03月07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Arial; color: #1d2129; -webkit-text-stroke: #1d2129}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Arial Unicode MS';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6.0px} p.p3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Arial Unicode MS';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kerning: none; color: #212121; -webkit-text-stroke: 0px #000000} span.s3 {font: 12.0px Helvetica; font-kerning: none} span.Apple-tab-span {white-space:pr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