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庫房「水浸」多年,今年更破紀錄錄得1380 億元盈餘。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應是全民同樂的喜事,但在香港卻鬧得怨聲載道,變成全民共憤。到底我們的政府怎麼了?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撥出近四成盈餘、逾524 億元與民共享,較去年大增近200 億元,創下近5 年新高。但據港大民意調查顯示,卻有四成市民不滿今年預算案,評分見11 年來新低。反差如此巨大,很明顯是這次「派糖」分配不公、厚此薄彼,令大批無法受惠的市民深感不忿。派糖不公無視夾心基層綜觀整個預算案,政府着力投資未來,投入500 億元支持創科發展,在醫療、教育上亦十分大手筆,包括預留3000 億元作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和投放185 億元培育人才。但在「派糖」方面,政府雖推出一系列寬免稅項及差餉措施,惠及逾200 萬納稅人,及向綜援戶, 「低津」(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戶,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者等發放「三糧」,卻無視了大批其收入不用交稅,亦沒有領取福利的夾心基層。市民大眾在政府破紀錄的財政盈餘下卻依然未能受惠,試問怎不讓人感到激憤?單身年輕人,以每月個人入息中位數15,500元為例,扣除強積金後,接近不用交稅;又以一家三口為例,夫妻兩人供養一名子女,家庭年入息中位數30 萬元,亦不用交稅。實際上,只有高收入人士才有機會完整地享受較高退稅,免差餉更是有樓人士專利。粗略統計,現時有200 萬工作人口沒有能力交稅,退稅優惠可說與他們分毫無關。除此以外,家庭主婦、提早退休人士、沒有領取福利之長者、孭學債之青年、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階層等等,均未能受惠。甚至連不少一向支持政府的市民都不滿財政預算案,可見群情洶湧。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如此不均的分配,談何能讓民心安定、社會穩定?全民分紅才是真共享我認為,這份預算案缺乏一個重要概念:「全民分紅」。政府就像一家大公司,公司賺了錢,所有股東都可以分紅。同樣地,政府錄得巨額盈餘, 也理應實現「全民分紅」,這是市民很合理的期望。2017/18 年度政府收入較預算高20.6%,即1047 億元,而高出的收入主要來自地價和印花稅。地價收入較原來預算高626 億元,增幅達62%;印花稅收入則比預期多397 億元,增幅更達75%。要知道,地價和印花稅收入不單是來自地產商和納稅人,整個社會都需要為此付出巨大成本。地價高、樓價飈升,市民需要捱貴租、供貴樓,年輕人及夾心階層為這種扭曲的市道承受巨大代價,卻無法受惠於「與民共享」,心生抱怨亦正常不過。這次財政預算案正是演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公平共享經濟成果,讓每一名市民都嘗到財政盈餘的豐碩果實,是政府無法迴避的責任,亦是展現行政長官施政新風的好機會。期望政府能以智慧拆解,真正做到跨越各階層、共享經濟成果。原文轉載自《明報》2018年03月06日
原圖:大公網圖片
派糖不均弄巧成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