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的兩點「漏招」
本文作者為陳克勤/立法會議員市民對於今年財政預算案的評價可謂好壞參半,歸根究柢,已經受惠的人或許更加受惠,但一向沒有受惠的人則繼續被忽略了。在「派糖」方面, 為已有的措施「加碼」,如綜援、生果金等出「三糧」,卻未見有很多新的惠民紓困舉措,於是受惠的群組每年都是同一群人。難道政府真的變成「熱廚房」,一向炒那一道菜,便順便煮大碟一些而懶得去煮另一道菜?或許財政司長以為,所有不被現時福利政策涵蓋的群組,便一律以退稅處理之。不過香港有不少人收入不高,沒有交稅或交很少稅、沒有子女,又未到65 歲享用強積金和領取長者福利,於是不落入一貫「派糖」措施中。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被遺忘的市民難免對今次預算案有較大意見。被財案遺漏的主要有兩大群組,第一個是60至64 歲的長者。這些人多數60 歲退休,沒有收入,因此不會納稅,退稅與他們無關。如果他們不是業主,免差餉也與他們不相干。然而他們又未必是申領綜援人士或傷殘人士。若然不是公屋住戶,他們還要捱貴租。就筆者所知,這類人士為數不少。由於未到享用強積金的年齡,這類人士的生活往往頗為拮据。第二個群組是公屋住戶。不計綜援戶和富戶,公屋住戶的入息多數介乎一二萬元左右,甚至月入幾千元的亦大有人在。這類基層人士的生活談不上富裕,以現今香港物價高漲,水電煤雜費、柴米油鹽樣樣加價,很多公屋戶外出用膳都要「就住」。因此這個收入水平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過去的財案有代繳公屋租金措施,可以略為紓緩他們的經濟壓力;但今年並沒有任何針對這個群組的紓困措施,難免令他們失望。今次財案可謂完全忽略了以上兩群人,我可以明白他們的不滿。要消除他們的不滿,財政司長便要多做一重工夫,推出一些具針對性的紓困措施,保證能讓他們受惠。例如租金扣稅,司長聲稱是因為稅務局電腦系統未能更新,所以不打算推行。這個解釋欠缺說服力,市民都不「收貨」。再者,退稅不能發揮財富分配的效果,反而令富者愈富。本港貧富懸殊嚴重,政府何不藉發表財案這個機會,多行一步把財富分配得更好,以紓緩貧富懸殊?請司長及早推「補鑊」措施最令我擔心的是,每年財政預算案都會有某些需要政策支援的群組被遺忘,這種「結構性遺忘」是否已經過渡到「理財新哲學」呢?千億元盈餘帶給市民較大的期望,結果換來了失望。因此我建議增加兩項措施:公屋免租一個月,以及把醫療券的合資格年齡由65 歲降至60 歲。如前所述,公屋住戶的入息一般偏低,加上近年通脹壓力不小,相信免租一個月有助紓緩大部分港人的家庭經濟壓力。何况今年財案免了差餉,惠及私樓業主,故公屋免租可以惠及公屋住戶,皆大歡喜。至於把醫療券適用年齡下調到60 歲,便可以即時令60 至64 歲人士受惠。這個年齡的人士的身體難免有毛病,甚至可能是長期病患者,醫療券是幫助他們的好方法。最重要是令他們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關心,他們沒有被政府遺忘。筆者懇請財政司長及早推出「補鑊」措施,務求令財案更完善。原文轉載自《明報》2018年03月05日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