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墟市尋回獅子山精神
在墟市尋回獅子山精神
近幾年,香港的青年人經常遭受批評,被貼上了不少負面標籤,有些人認為港青一代不如一代,愛搞事、不進取、欠衝勁、沒創意。然而,一如往年,我們總能夠在年宵市場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畫面。
年宵青年檔主有創意有拼勁
會逛年宵的朋友都知道,市場內的乾貨區近年都以售賣一些有創意和特色的賀年產品為主,並且一般由青年人主導,由青年人負責集資、設計攤檔,尋找貨源、安排人手、定價和宣傳,更令人深刻的,是年宵市場上充滿創意、拼勁和活力的氛圍,每個人也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顧客,所賺取的每一分每一毫也不容易,成敗也要自行承擔。我們近年很眷戀獅子山精神,那些年輕人所展現的,難道不就是獅子山精神嗎?為甚麼好些年輕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庸庸碌碌,參與年宵市場的工作後卻變得拼搏進取呢?是怎樣的環境塑造了年輕人不一樣的個性,釋放了他們的潛力和積極性?是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的。
筆者認為,對青年人來說,與其他商業模式比較起來,年宵市場的入場門檻和經營成本較低,自主性更高,而短時間內大量集中的人流,也減低了宣傳成本,特別適合青年人小本創業,一嘗一般工作未必能享受到的「自主」和「做老闆」的滋味,故對青年來說特別吸引。事實上,由於香港的「逛街」文化根深柢固,不少人喜歡「趁墟」,故一直有民間團體嘗試在香港不同地方申辦「墟市」,讓青年人和小市民有機會做「檔主」。不過,由於宣傳力度不足、規模太小、缺乏持續性、過度規管和選址不理想等問題,這些墟市大多未能成功。
然而,年宵市場的成功經驗已充分證明了,墟市模式在香港具備深厚的群眾和文化基礎,是行得通的,也是扶持青年和大眾創業,以及抗衡大地產商壟斷消費市場的出路之一。只要港府做好墟市規劃,提供合適的地方,加大宣傳力度,簡化申辦墟市的程序,並適度放寬對攤檔的規管,拆牆鬆綁,持續下去,本港的墟市發展肯定能夠重獲生機,甚至成為香港的特色風貌。
簡化申辦 履行競選承諾
記得林鄭月娥特首曾於競選政綱中提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包括研究在各區增設特色墟市」,可見林太對發展墟市也有一定認同,並有意在各區遍地開花。期望特首林鄭月娥盡快作出更多實質的推進措施,履行競選承諾,讓市民看到新政府帶來的新改變。筆者相信,大多數香港青年始終是上進和有理想的,只要給予合適的土壤和發揮空間,必定能夠發光發亮,走上正途。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8年3月3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