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無獨贏
財政預算無獨贏
又是大掌櫃陳茂波表演的日子。隨着環球經濟復甦,香港過去一年的政府盈餘錄得新高,達1380億元。大掌櫃把近四成盈餘與市民共用,其餘用於改善服務和投資未來;本以為可以體現政府錢到、心到,解決香港社會問題的決心,但一如既往,還是換來「唔夠」的負評。傳統智慧告訴我們,沒有人會嫌錢多。記憶中,歷年對《財政預算案》抱怨最多的通常是中產階層,說他們繳稅最多、福利最少也是實情。這次大掌櫃狠下了心,提早過萬聖節,把大批糖果送給扣門的孩子,令中產受惠,譬如增加父母子女免稅額,以及豁免差餉,更首次把薪俸稅的稅階由現時4.5萬元擴闊至5萬元,並由4個稅階增至5個,減輕個人稅務負擔。不過,多給了較富的,便要捱沒那麼富的罵,似是無奈的天經地義。大掌櫃在關愛基層方面,沒有忘記讓基層人士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綜援、高齡津貼、傷殘津貼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出「三糧」,基層學生更獲派2000元,長者醫療券額外派1000元。大體上做到巨細無遺,讓10000名學生到海洋公園看海豚和水族也想到,很難不說是創意十足。從市民的反應看,不少基層人士對本次預算案表示歡迎,認為「三糧」對自己的生活有幫補,至少有了飲茶錢,何嘗不是多了幾分生活的樂趣。可惜還是有只懂罵街的政客告訴市民,不要雙贏,只能獨贏;反對派指《財政預算案》「還富於富,永續貧富懸殊」,「最大部分經濟成果去咗中上產度」。中產市民對這些指控當有深刻感受,不會輕易忘記。反對派的模式年年《財政預算案》不斷糾結的另一問題是,涉及經常開支和長遠投資的分配。前財爺曾俊華因為多只願撥款一次性項目而被譏為守財奴;今年陳茂波走對了路,在創新科技、醫療、教育等經常開支方面押下重注。特別在創科技發展方面,政府預留多達500億元,讓年輕人在創新領域打拚。在國際競技場上,創新科技已不是「做還是不做」的問題,而是多做與做更多之間的選擇。不幸地,部分反對派陣營依然選擇捂着眼晴和耳朵,喋喋地重複着每年循例要說的批評,喃喃訴說政府只懂得派糖,沒有長遠政策發展經濟。翻翻紀錄,就知道有多少反對派人士曾經一再指摘香港的寡頭經濟只有地產和金融,現在他們為什麼不起立鼓掌?政府不派錢,有人說政府不知民生疾苦,沒有實際措施紓困;政府派錢,則又批評政府缺乏長遠政策發展經濟。當官的,民意要聽,但最後還是要自己決定怎麼辦。市民給官員俸祿,就是要他們做決定,負要負的責任。政客真的有心為基層人士謀福祉,為香港發展謀福祉,那便應該以實際行動支持民生發展,而不是走在無休止的爭吵路上,這同樣是他們應負的責任,因為市民也有給他們錢。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03月02日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