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民意與有效管治
有效民意與有效管治

由「佔中行動」發起的全民投票周日(6月29日)晚結束,主辦者統計出有近80萬人次投票,並選出真普聯的三軌方案,強調已為香港「創造歷史」,準備挾「民意」與政府進行政改角力。政府發言人隨即作出回應,指尊重市民發表意見的權利,但在考慮政改建議時,必須依法辦事。面對這一波民意與法治的博弈,我們須要省思:今次得出的是否有效的民意?香港的有效管治能否維持?

現代社會尊重科學,更加尊重人們的自由選擇。因此,我完全信納由港大民調計劃提供的公投統計數據,但數據背後的「水分」卻令公投變調、民意變味。這絕非輸打贏要的潑野,而是對公投和民意被偷換概念、二次創作的憤慨。

第一,今次活動簡稱為「佔中公投」,予人一種市民就「佔領中環」全民票決的感覺,但實際上只是「佔中行動」對經篩選政改方案的民意調查,移形換影的手法明顯。

第二,今次名為公投,實非公投,只是同路人環繞公民提名的政改議題表態活動;更重要的是,公民提名在香港既沒有法律依據,亦無實踐經驗,更欠落實細則,只不過是在政改角力過程中,為求凝聚支持者而杜撰創作出來的「虛擬」議題,為日後的佔中預設伏筆。

第三,整項公投的設計粗糙,留下眾多可以操弄的漏洞,坊間早已疵議,但主辦機構始終未予正視及作出糾正,予人故意縱容的感覺,公信力和民意代表性自我挫削。況且,公投議題被騎劫的爭議未曾稍歇,就在真普聯方案獲出選後,屬於泛民主流的民主黨,即時以「不會跟非同路人合作」的割蓆姿態,堅持退出真普聯;而公民黨的湯家驊也宣布無限期擱置推動溫和政改方案的工作,都在向公投結果的民意代表性摑了一記清脆的耳光。

第四,概括而言,即使「灌水」,公投結果仍是不容忽視的民意,反映對普選的熱切訴求;但也不容給數字遊戲所嚇倒。須注意,最少有5萬多名市民在網上投票後,仍要進行實體投票,他們的「謹慎」,既顯示對公投的堅執,亦反映對公投的憂慮,放在政府眼內,則是既要珍視,但不應放大。

可以說,若是偏離民意,政府難作有效管治,但管治是政體實務,須要與時並進,不能硬搬法理規條,體現「民主原則」屬於施政目標,但實現「有效管治」才是施政根本,兩者的主次從屬關係明顯,不容模糊扭曲。迷信民主、誤國累民,相關的負面範例,罄足難書,香港有需要為此添加新註腳?

一國兩制是發展中的新鮮事物,有不足亦有待完善但不容否定,而民主普選在大中華地區,也是探索中的進階,暫未能一步登天,欲速恐不達,台灣的普選震盪,歷歷在目,香港的民主路再不容充當西方理念或拒中意識的試驗田。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應是經濟重於政治的國際都市,發展民主政制並非試圖建立「抗拒一國」的基地,也不是對中國「和平演變」的踏跳板,而是實實在在地因應香港的政治現實,提升香港的有效管治,這才是香港真正的有效民意。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7月2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