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即將發表新一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社會各界幾乎一致預期特區政府將再次錄得巨額盈餘,財政狀況可望進一步穩健。
在庫房水浸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善用盈餘,幫扶基層,減輕中產壓力,刺激經濟增長,令人拭目以待,也是現屆政府展現「新風」的最佳時機。
然而,從財政司連日來所透露的「風聲」來看,新政府似乎繼承了過往歷屆政府「穩健有餘,進取不足」的保守理財作風,既事先張揚不會推出公屋免租,又表示不會減免首置印花稅。事實上,有多項公共服務收費由今年初起陸續加價,不禁令人疑惑,政府一直累積的龐大盈餘到底有什麼作用?當庫房愈來愈飽滿,普羅大眾的生活質素卻未見改善,難怪愈來愈多市民對政府感到不滿,認為財政盈餘於己無關,甚至出現了「盈餘愈大,民怨愈大」的情況。
不管政府如何考慮,民建聯始終堅持站在普羅大眾一邊,為小市民爭取權益。日前,民建聯再次就財政預算案與財政司司長會面,在原先的139項建議上,再新增35項聚焦於改善民生的建議,包括設立兒童醫療券、提供2千元書券予每名小中學生、學童牙科保健服務擴展至中學、向40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派發4千元體檢券、為首次置業購買800萬以下住宅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豁免印花稅、增加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的退稅上限至4萬元等。
筆者明白,政府需要未雨綢繆,不能以「燒煙花式」的派錢手段來耗費巨額盈餘,但在保持財政穩健之餘,也要投資未來。問題在於「遠水救不了近火」,政府定目標時應劃分為短、中、長期,投資未來之餘也要兼顧現在,否則的話,難聽一點說,連眼前的問題也解決不了,還談什麼未來呢?
筆者知道特區政府每年也會推出「派糖」措施,然而是否派得其所呢?是否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性」呢?民建聯所提出的多項建議,都是相當具體和富創新性的,背後也有堅實的民意支持,是「貼地」的建議,很值得政府考慮。除「派糖」以外,筆者也希望政府凍結公共服務加價,不要在庫房充盈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收費,引起市民不滿。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8年02月24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財政預算案應兼顧短中長期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