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李慧琼/立法會議員
狗年首次與本專欄讀者見面,恭祝各位狗年大吉、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身體健康是恭賀說話中,最經常聽到的一句,因為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近日有三件事相信市民十分關心:第一當然是步入狗年,大家都希望有更豐盛健康的一年;第二是過年期間,媒體報道公立醫院「逼爆」和流感肆虐情況令人憂慮;第三是在庫房大水浸下,財政預算案如何有效紓解民困。
應考慮興建新醫院
在筆者看來,以上三件事有一定關聯。公立醫院急症室在過去數天的求診人次極高,其中大年初三求診人次達6,870人,為今年入冬以來第二高,而當中有不少醫院的急症室輪候時間超過八小時。此外,公立醫院內科病牀佔用率高企,博愛醫院、聯合醫院、仁濟醫院的病牀佔用率更超過130%,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以「慘不忍睹」來形容病房擺滿病牀的擠迫情況。
今年庫房大水浸,保守估計錄得超過1,500億的財政盈餘,筆者認為,政府應在財政預算案中作出短、中、長期的紓困措施,當中如何更適切地改善香港整體的醫療服務,是重要的一環。
就短、中期改善醫療服務方面,民建聯早前向財政司司長進一步提出建議,包括:(一)向每位長者的醫療券額外注資3,000元,並降低醫療券受惠年齡至60歲;(二)向每名港童發放每年2,000元兒童醫療券;(三)向40歲以上永久居民派發1,000元體檢券;(四)為全港婦女免費定期作子宮頸檢查及接種子宮頸疫苗;(五)為罕見病患者設立專項基金資助用藥;(六)將牙科保健擴至中學。
長遠而言,面對本港人口老化,加上本港醫療服務供應一直為人詬病,政府在財政預算案當中,應該同時考慮醫院的興建、重建或擴建等問題,多聆聽地區民意代表及市民的意見,尤其是各司局長,更應響應特首林鄭月娥的施政新風。以黃大仙區為例,民建聯多年來一直爭取重建聖母醫院及增設急症室或二十四小時門診服務,最近更在黃大仙區議會上獲跨黨派支持通過有關動議,特首和有關當局必須正視。
步入狗年,香港市民身體健康的願望,從新年期間公立醫院「逼爆」的情況中見到危機,但同時亦從庫房的大量盈餘中看到曙光,財政預算案如何讓市民身體健康的願望成真,還看陳茂波!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02月22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身體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