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有關市民的樓價負擔能力的調查,每年做一次,無樓的港人便痛心一次。
依最新調查,樓價與入息比率已達19.4倍,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地區,相當於一般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買得起一個中等價格單位。
供應不足積壓需求 樓價續飈
對於上一代完全沒有剩下資產的基層市民來說,置業夢的實現,無疑是「樓奴」人生的開始。
本港樓價過去並非難以負擔的,在2002年,本港樓價對港人入息比率僅為4.6倍,短短15年間,負擔狀況便困難了逾4倍,反映這段期間的樓價增幅遠遠高於港人工資升幅。
當然,在環球資金總量增加,利息持續低企下,資產價格膨脹並不意外,事實上全球發達地區的樓價也出現急升,但香港樓價上漲得特別快,便反映了導致本港樓價急升的不止外圍因素,還包括內部因素,一個最常見解讀便是本港的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短缺,需求遠大於供應。
自2012年特首選舉始,特區政府已慣性表示土地及房屋政策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每位特首在競選期間及上任後,也把土地及房屋政策放在突出位置,實際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成效始終差強人意,港人愈來愈難以負擔樓價,公屋輪候時間也愈來愈長。歸根究柢,過去幾年,在土地及房屋供應方面始終沒有大幅度的改善,而借貸利率持續低企,市場上積壓的需求和購買力愈來愈多,樓價自然不斷急漲。
民意民憤清晰 雜音難以阻撓
前不久,財政司長出席一個論壇時表示解決住屋問題不能單靠「長官意志」,還需要整個社會的決心和共識,不應以不同方式去阻撓增加土地供應。財政司長沒有說錯,但港府同樣應明白,香港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社會,不同人有不同利益考慮,奢求一致共識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也沒有必要等待一致共識。難道社會對推行「公屋富戶」政策又有一致共識嗎?公屋租金上調難道又是社會的一致共識嗎?可見,當港府決心推動一項政策時,是不一定需要全社會的共識的。
事實上,在樓價極難負擔,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下,社會上要求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的聲音已足夠大,民意和民憤已很清晰,剩下來的雜音不足以成為阻撓港府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的力量。現在有哪個政黨敢站出來反對增加房屋供應?
筆者也知港府過往就覓地建屋事宜諮詢區議會時,不時會遭受潑冷水。然而,據了解,反對聲音很多時並不真的是反對覓地建屋,而只是要求在覓地建屋同時需顧及和改善社區配套,這也是合理訴求,港府何不積極回應地區意見,做到皆大歡喜?事實上,過去有不少發展商希望增加地積比率,結果也遭受城規會否決,理由同樣是社區配套不足。可見地區人士意見不一定沒道理,而增加房屋供應的阻止聲音也不一定來自社會。
毋庸諱言,政府應對重大社會問題負上最大責任,若然港人住屋問題進一步惡化下去,不要再推諉予缺乏社會共識了,這是對管治能力的考驗。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2月20日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5.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5.0px Arial;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background-color: #ffffff; min-height: 17.0px} p.p3 {margin: 0.0px 0.0px 13.0px 0.0px; line-height: 20.0px; font: 15.0px 'PingFang HK'; color: #333333; -webkit-text-stroke: #333333; background-color: #ffffff} p.p4 {margin: 0.0px 0.0px 13.0px 0.0px; line-height: 20.0px; font: 15.0px Arial; color: #333333; -webkit-text-stroke: #333333; background-color: #ffffff; min-height: 17.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5.0px Arial; font-kerning: none}
原圖:港人講地圖片
評論